民企問題──借鏡劣質

中國民企除年輕人員過多,很多知識尤其企營經營方面,認識不足,或不正確,亦是一大問題。而認識不正確,很大程度是因國人所獲得之借鏡,許多根本不堪參考,甚至是一大誤導也。

在改革開放數十年下,中國所引進之外資,很多都是實力較次,比如港商——很多儘管設廠於國內,在香港之辦事處,員工可能小貓兩、三隻。究其因是,港資老板資金不多:內地廠規模大,純因內地之成本低得多,人可以拚命請。從此等小企能學得什麼?最多不過皮毛。要進一步,就真沒什麼矣,遑論先進管理知識。

台商亦然:台商素以摳門見稱,即他們可把生產成本,有多低壓多低。至於如何搞品牌、搞研發,對不起,欠奉也。國內一些企業主好講求壓低成本,鬥平價,很可能是從台商學回來──他們分分鐘以為,台商之一套,是金科玉律也。

或問有否實力更強之外資?美、日之類。然美資、日資在中國提供之東西,多是將貨就價,蓋他們覺得,提供最好產品予中國,沒必要也。即如汽車,在中國發售者,與在其他國家所發售之同款型號,全不在同一 檔次。而假如某一產品,品質出現問題,在美、日,消費者有錢賠,惟在中國,拒絕賠償亦可也。

何況一些外資產品,本屬低檔貨,並非名牌,沒什麼獨特賣點。從這些低檔產品學做品牌,實是緣木求魚:但凡品牌,都會有與眾不同之處也。

缺乏良好借鏡對於產業升級,是相當不利,因很可能會從中學錯。而在生意上,一個錯誤,是可引發致命影響:萬一不幸倒閉,想糾正也太遲。且即算大難不死,要糾正錯誤,或需花九牛二虎之力,因屆時企業形象,已大幅插水也。

事實上近年高檔貨、奢侈品在中國大行其道,是好事一樁,因可讓國人包括一眾企業主,清楚自己與國際品牌之差距,究竟有多大:向平治、法拉利、勞斯萊斯學造車,即算縮不了差距,起碼國產車品質,會有明顯進步。靠現代、起亞、鈴木之類,很難認清真正距離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