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聖誕與人心不古

對於國內關於傳統文化之強調,說起來實有些搞笑:回顧歷史,才百年前,中國就流行講「打倒孔家店」、「禮教吃人」、「把線裝書丟進茅廁坑」之話,欲把傳統文化打個稀巴爛。現在?不但家長鼓勵孩子上國學班,讀三字經,又流行書法、畫國畫、雕檀木......諸如此類。就在去年,國家教育部更大增語文科文言文比例。未知魯迅等人看見如此,會作何想也?

總言之,文化此東西,不是說拋棄就能拋棄。就如倘若叫中國人放棄過農曆年,而改過聖誕,即使過聖誕很有趣,很過癮,始終不是中國東西。聖誕節之價值只有對歐美人士,才有意思,與中國何干也?又如吃飯,即使改用刀叉,國人平日吃飯,是吃半生熟牛排乎?

以弘揚傳統文化來反對過聖誕,不止有貿易原因:深層次講,是因精神文化現出真空。

隨著近代對傳統文化屢屢否定,對中國好處是,可擺脫枷鎖,便於吸收外來事物。然則卻有另一問題:道德觀念現出空白。觀乎中國過往經濟發展,基本一個字概括,快。然而正因太快,很多道德觀念、文化教養,皆未能跟得上轉變。不少人在高速發展時期,即使犯錯,不但不需承擔後果,相反還獲得好處。於是一個如此,兩個如此,個個如是,導致人心不古也。

有些例子:筆者曾聽聞國內某些工廠有員工,偷取工廠貨品私下轉售圖利;又如一些欺詐、挪用公款、偷工減料,或其他缺乏誠信之行為,亦是例子。

如何辦?是需要時間改進,且不同於實物:貨品諸如紅酒、香水、平治、法拉利,直接進口,易過借火;道德觀念則屬精神上東西,與當地風土、歷史背景,有很大關聯。把外來觀念進口過來,起碼已有適應問題——就好比不能叫中國人吃飯用刀叉,而棄用筷子。西方人信奉之一套,倘若引進到中國,在中國生根,那產生出來結果,很可能是畸形也。

以基督教為例子,它與中國人生活文化,不但不相通,且還水火不容,如何拿來移風易俗?看很多國人連聖誕是什麼也弄不清楚,即已可見一斑也。

當然傳統道德觀念有不少,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惟這靠適當調整,滿足時勢就可,只是需要時間而已。總言之,否定過聖誕,純粹是對自身文化價值重新檢視,無須批判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