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人才篩選

鈴木在中國節節敗退,一定程度反映並非任何外資,皆能立足中國市場,因須考慮到國人之喜好、需要。不合國人喜好者,其遭遇會一如鈴木——狼狽出逃也。

按其實不但貨品,人才也是:前港大教授張五常提過一件事,是於1980年代,國內一些頂級菜館,會從香港挖來一些廚師坐鎮;至1990年代,教授卻見這些廚師,皆紛紛回流香港。原因?是因為其時國內已有不少具水準廚師,不再需對外挖人,而這些香港廚師,實質又不如何,對國人,已再無價值。

莫說廚師,電影也是:比如《戰狼2》,其班底除國內一批,尚有為數甚多之荷里活人,而港產片那些,則幾乎不見。究其因在,國內電影已要發展到更高層次──謂之「升級」也。以國內消費者普遍尚「大」之心理,能夠滿足需要者,當然是荷里活人──港產片人十居其九,已給不了什麼。究竟荷里活未來會否一如港產片,暫時不會,然而當國產電影再升級,人員水平提高,不排除荷里活人,會日加尷尬。

亦即是說,隨著中國進一步發展,對外來人才,不但會日益「奄尖」,甚至還會篩選。現在國內好些車廠,挖之外國人員,不少已是來自平治、「波子」、法拉利那些,而現代、塔塔之類?不合用也。手機生產則更用不著外人,除非閣下來自蘋果。

綜合而言,於改革開放早期,中國各行各業,皆彷如一張張白紙——不發達也,因之即使普通崗位,也需起用外國人員,更莫說管理人員。然而長遠去看,普通崗位勝任起來不難,易被本土人取代,何況文化差異也是問題。因之今日國人即使需要外國人才,也是要求甚高那種,即高精尖技術人員,又或,於世界級廠家服務多年之一群。這些人對中國達成《中國製造2025》戰略,有加速之效果,因之會無任歡迎。

如此看來,外來人才要在中國有用武之地,是需講條件;同時,亦並非人人都具備特殊優勢,為中國提供貢獻。中國產業基本已有個規模,只不過是「質」之方面,尚未提升,而提升質量,本就不是靠普通材料,或二、三流人員,就可達成目標。

故而盲目鼓勵人們到中國發展,是不負責任,因為這是無視適不適合之問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