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與時不我予

最近有一詞是香港政府常提及,曰「大灣區」。什麼意思?大概是香港與珠三角一帶,進行經濟上之整合。

然倘想深一層,「大灣區」此一概念,舊瓶新酒而已:於董建華在任之時,也有過類似想法。與此同時,倘若香港與珠三角進行合作,按理必有一結果,那就是香港與深圳等地,會有所融合,而緊合中,會各自獲好處。那事實如何?不見得多大融合。

進一步說,有一點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對諸今日,昔日香港與珠三角間,關係才是緊密。而隨著時間流逝,香港與珠三角之距離,是越拉越大。究其因在,舊時珠三角一帶,有很多由香港人開辦之工廠——即出口加工那些。而這些設廠之港人,按其實開廠時,並不算很多錢;能夠開廠,主因在於當時珠三角生產成本低廉,形成普通港人,也可一圓開廠之夢。與此同時,又有不少港人,經常因此穿梭兩地。因獲得好處明顯,要港人對珠三角有好感,相對易過借火。

另一方面,比如貨櫃碼頭,珠三角一帶工廠,往往會藉香港碼頭轉口;又同時,不搞工廠,港人也可在珠三角一帶開店、做貿易,甚至做品牌——筆者見過有香港人開餅店,賣些禮餅到穗、深;也有不少酒家、茶餐廳開店於深圳,儘管光顧者多為港人。

今日經已有變:按深圳鹽田港,或其他珠三角港口,已搶走不少香港碼頭生意;搞工廠,不計成本因素,國內不少土炮工廠,其競爭力又不下於香港,何況港資工廠,本就不具什麼技術;做品牌打內銷就更不用說,因相比起真正國際大牌,香港算老幾?

如此情形下香港人倘欲於珠三角獲好處,空間已不如往昔。像港資工廠,基本倒閉大半,而未倒閉者,其老板之子女,基本沒興趣繼承,因盈利欠佳也。當越來越多港人毋需常穿梭珠三角,對珠三角以至全中國之了解,定必打折扣,遑論要加強歸屬感。

按其實對珠三角各城市,其重點是產業升級,發展高科技,而這些,本非港人所長。香港可於港深邊境劃一塊地搞高科技,惟深圳市政府必知,高科技自己搞也可,與香港合作,有何必要哉?

「大灣區」說時容易,只是概念重複又重複之際,現實趨勢,已截然不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