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與深水步

按香港人於珠三角開設之工廠,在中美貿易戰下,其所受之影響,實比國內工廠更大:國內工廠早就不再做輸美生意,惟之所以能如此,實因有國內龐大市場作後盾。理論上香港人也可做國內市場,然問題在於,不論渠道、人脈,以至對國內市場之認知,香港人,始終輸人一籌。

換句話說,關鍵是香港人、香港工廠以至香港品牌,於國內,根本就沒優勢——不要拿質量大作文章,蓋因質量要去到什麼水平,因人而異,何況以中國消費市場趨勢,面子優先,而香港品牌,能給到國人面子乎?

不能給國人面子而兵敗中國市場者,鈴木、三星皆為例子:今天鈴木汽車已退出中國市場;另邊廂三星於中國市佔率,已跌至1%。鈴木、三星既如此,則不如兩者之香港品牌,尚有機耶?

筆者曾成文《遊香江體面不再》,就明確指出國內消費者消費特質,是看面子,而遊香港,正是給不了此東西。

說到此,就難免聯想到香港政府和旅發局,近來大力推廣深水步:嚴格上深水步有何好遊?那些在深水步賣之東西,諸如豆漿、紙紮、麻包袋之類,針對當區街坊而已。推廣予外地人,外地人必覺得:有何特別?即使國內旅客,也是作如是想:「買這些?不如買iPhone!」

香港旅發局鼓吹遊深水步,可以打個比喻:一個華人於美、加、澳賣臭豆腐,有多少當地人肯光顧,品嘗一下臭豆腐?

因之當香港政府官員從早到晚宣傳大灣區時,實根本沒想到,香港對中國之價值,早非幾十年前可比──有人比較過於九十年代,香港GDP是中國四分之一,今日2%左右。而且盲目鼓勵港人到國內發展,亦是犯了時代錯誤,尤其是當國內搞產業升級時,能夠真正幫到忙之港人,根本屬極少數。

至於香港青年則更毋須多言:他們之能力和經驗,對當下中國進一步發展,根本缺乏助益。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