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缺製造業土壤

美國龐大貿易逆差之所以極難解決,如筆者所指,根源在於美國勞工之素質每況愈下——看美國商家寧可設廠於法、德、意,也不設於美國,已可見一斑也。

當然成本亦是問題,只是在成本昂貴同時,於質量方面,美國也不好得多少。

而倘若看深一層次,貿易逆差之問題,尚有一個因素是很少人想到——撇除成本因素、勞工素質不論,本質上,美國並非發展工業之好地方。作如是說大家會感奇怪,因大多數人會覺得,美國土地夠遼闊也,哪裡不適合發展工業?倘若事情如此簡單,則美國製造業,不會落得今日境地。

其一,世界之中心傳統上是歐亞大陸,因多個文明皆發源於此,而美國則身處美洲,離主要文明甚遠──隔著一個大西洋、一個太平洋。地理之隔閡使美國生產之東西,要賣到歐亞大陸,甚花成本。按其實不但美國,澳洲、加拿大之工業,一樣缺乏看頭——其優勢,天然資源較多而已。

其二,美國歷史相比歐亞大陸,為時不長,文化底蘊不足——遠古時代印第安人一套,對比歐、亞文明,差不止一個層次;美國立國至今不過二百多年,而、歐亞諸國之歷史,則不止四、五百年。文化底氣不足,導致美國生產之東西,很難賣出好價。美國文化代表諸如漢堡包、可樂、牛仔褲,以至香煙,人們會肯花大錢購買乎?其他國家倘若另起爐灶生產這些,一樣可打敗美國,尤其是當成本比美國低時。

其三,不少歐、亞之產品,倘美國生產,並沒足夠優勢取而代之。此點拿歐洲比當可理解:歐洲之產品諸如紅酒、手表、香水,皆有其文化底蘊在,而這些產品倘若在美國生產,則人們必會覺得,差了不止一個檔次。歐洲製造者,大家會認為有內蘊,再貴也值得買。美製?則不然。

按其實就算是中國,生產出之紅酒、手表、香水,也是賣不出好價錢,因正常而言,第一,這些東西不屬於中國;第二,沒人會相信這些東西,中國會生產得比歐洲好。然而倘若是茶葉、絲綢、瓷器,因屬中國文化一部分,自然另外說法——當然茶葉、絲綢、瓷器倘若由美國生產,也是比不上中國。

進一步說,任何一國倘要長久發展,需要的是按自身條件去做,決非別人生產什麼,自己跟著生產什麼。而生產之東西賣不賣出好價,也非生產者主觀願望可左右。川建國曾言美國滿街平治車,而歐洲Chevrolet甚少,原因?後者缺乏內蘊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