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人際遇日窘

一年一度賀歲對國內影市,似乎是個金礦:大概是國人在賀歲期間空閒多,能花時間看片。而今年賀歲檔情形,是與去年雷同:去年有重型大片《紅海行動》一支獨秀,而今年,則有科幻巨製《流浪地球》,且成文為止,票房榜已力壓群雄,一騎絕塵。

又有重型大片跑出,也是反映國內消費者消費時,是崇尚一個「大」字:《戰狼2》和《紅海行動》皆為先例。按國人選擇標準,看片重點是在夠不夠大氣,場面夠不夠恢宏,氣勢夠不夠磅礡——倘達不到,自引來一片吐槽聲。

如此看,是次賀歲檔尚有一點頗悲哀:今年也有港產片加入,只是成績不盡人意。像昔日港產片票房保證之成龍、周星馳,其新作表現,甚至比不上一部動畫片。且沒最糟只有更糟:尚有一部曰《廉政風雲》,票房墊底。

港片淒慘遭遇不難理解:以《廉》片為例,一看就知是TVB《廉政行動》之類,對今天國人,談不上吸引力;而一周一成,本就時不我予,只是二人,已是港產片人於國內之少數——重點在受歡迎程度。

換句話說,國內影市已有微妙變化:本來港產片人在國內倒很吃香,然而在與港產片人交流中,國人漸發現,只有少數確能帶來幫助,更多不過爾爾,何況隨著國人看片口味轉化,越來越多港產片人,已不適應當下國內市場。這從《戰狼2》可看出:一部國產大片只要學荷里活,就可刷新票房紀錄,而拍攝過程中,竟無一個港人參與。這對國內影人,會是什麼啟示?

具體說,國內影市爆發不過是近年之事:在剛爆發之時,國內影市一時間受限製作條件,引致供不應求,港產片人因此大獲起用——頗有飢不擇食之意。然而港產片製作水平,始終不及荷里活,在國內影市,面對荷里活片競爭,一些國人開始發現,與其借鏡港產片,倒不如師荷里活之長技,以制荷里活也。

《戰狼2》主演者吳京,正是如此想法:大概他清楚港產片究竟是什麼斤兩,於是引進荷里活人才,炮製出《戰狼2》。剛好,《流浪地球》也是吳京主演,而其主創人員,八成皆為土炮——當然也有借鏡荷里活。

既如此,則國人直接向荷里活取經,已漸成大勢也:其好處在於可真正學到東西,只是同時,港產片人生存空間會被壓縮——當國產電影越拍越有進步時,港產片人,只能與溝渠中之蟑螂,沒分別。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