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巨大助於崛起

中國於近四十多年時間,從一窮國,躍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關鍵之一,在於中國乃一龐大市場:市場之龐大使中國光主打本土市場,已夠做,且能進可攻,退可守,毋須看出口市場面色。

正常經濟首先是由生產帶動,待一程度,才去貿易。至於程度到哪,端視乎能否打出口碑、名堂,一如平治、LV、香檳酒。此道理好比吃一頓飯,生產才是主菜,貿易,充其量是飲品。

過往中國做出口,按其實是白做,且其盈利,是連買一個橙也不夠付——貿易未夠條件也。反而做內銷,情況倒還好些,起碼不愁銷路也。

曾在國內一些批發市場,問過好些店主:原來那些山寨貨,或假冒偽劣之類,一般是銷向次級縣市。倘在京滬深,山寨貨,反而不多人買——傾向面子消費也。

觀中國近代史,中國基本上是什麼都缺,誇張之時,連一個鉛筆刨也難找到——商機處處,此謂之也。且考慮到市場規模,即使貨品只賣一元,十多億收益,為最起碼矣——當然這是粗略計算,尚未計各種變數。然儘管打個折頭,再差,差不到哪也。

華為正是受惠龐大本土市場:因如此,任正非才能從容不迫,無懼美國打壓。

中國此等優勢是小國難以比擬:以日本為例,北美市場乃日企之命根;再看三星,其規模倘單靠南韓市場,支撐不起也。

中國市場龐大除使中國企業易於壯大,對外資之影響,可以一線之差:比如蘋果,倘見中國市場有何異樣,必大為緊張,蓋營收一下滑時,損失可很恐怖,非其他市場能填補;空中巴士之飛機,中國外,沒多少國家具如此大胃口,大批吸納;歐洲一款車呼曰「瑪莎拉蒂」,本來一直半死不活,就靠中國市場做起——按其出口市場,最大者,中國也。

當一國與中國交惡,沒得賺中國錢,則其災難性,是一如被導彈轟炸。而國家越小則越不敢對抗——否則五行欠打也。

當一國與中國交惡,沒得賺中國錢,則其災難性,是一如被導彈轟炸也。(新華社)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