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之背後

美國總統大選截至成文為止,說尚未有結果,倘看選舉人票數,拜登僅差六票達標,而川建國,則落後近五十張——要追上已無可能。換言之,拜登勝出無懸念也。

大選拜登勝出原則上,算是情理之中:嚴格說不關控疫問題,而是拜登本人,本是既得利益者推舉出來。觀乎拜登出山時,民主黨內競爭對手之多,一度眼花繚亂。正因僅有拜登能代表各方訴求——指既得利益者,拜登,自然被委以重任也。

觀乎川建國此四年,其所作之一切,皆是損害多方利益。比如貿易戰,其具體效果,是讓美國商界少做很多生意。川建國說是商人,實則其人與真正商人,格格不入——川氏本人靠炒地皮、投機起家。蘋果、微軟、麥當勞、肯德基之類,有支持川氏之理由乎?

按川建國本是以非典型、反制度身分登場。而現在之美國按其實,是按民主黨一套主張,作基礎——比如矽谷,大多支持民主黨。共和黨之一套,早已是不入流,主要是在偏遠地區比如中西部,才有市場。上屆川建國勝出,多少是偶然,而偏偏此一偶然,激起不少民主黨人熱情,群起抵制川氏。而這從川建國此四年,天天受到攻擊,已可見一斑也。

從川建國連任失敗,能反映出一點,那就是在選舉制度下,既得利益者,或傳統派別、保守派之類,在選舉中,總是會有優勢——幾乎各個國家,都是如此。

日、韓之連續劇經常有此橋段,那就是一提到選舉,保守派永遠都形象負面,不是機關算盡,就是諸多陰謀;與此同時他們彷佛永遠死不去,倒不掉。現實中的確如此:社會中總有些人信賴現有、舊有制度、文化,且決不在少數。反制度之人物一旦登台,要有作為,必難免要把舊有制度、文化,一一打倒,比如以前納粹黨。倘不然,反制度之人物,最終是會被舊制度整死。

川建國正是如此:按川氏搞了一大堆東西,不論多大爭議,終歸未有把民主黨之一套,連根拔起。而倘川氏作如是辦,大概需先引發動亂,且要血流成河——疫情引起之死亡,是另回事,不說。

川建國既然未至於使美國翻天覆地,反川氏、既得利益者,翻盤總有空間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