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建國帶來之餘波

拜登篤定就任,是否代表美國將會萬事大吉?似乎不是:就在臨就職之際,一批川建國支持者,走到首都國會大樓搗亂,甚至釀成傷亡——自美國立國以來,未嘗見也。事後美國各界一致譴責川建國,認為罪在川氏。

按其實也不肯定是否真的川建國之主意:綜觀各方報導,整件事,似是川建國支持者自發,而川建國本人,則非常被動,事後甚至加入譴責行列。然而川氏難掩嫌疑,進而政界中人要求川氏立即卸任,一刻也不能留。

惟不管實情如何,依筆者看是次騷亂,擺明是一個開端:所指之開端,是指政見上之反撲。

按川建國主張之一套,究其實非其人自創——排外、又歧視,又反貿易之類在美國,早在川建國之前,就已有一定市場。川氏不過信徒之一:其人勝在知名度大,又是大富豪,每說一句話,可傳遍千里。當然川建國今後不會東山再起,蓋年事已高也,最忌是日後出現另一川建國——重點是這些主張本身,而非川氏本人。

如今總統換上拜登,論本質,是既得利益之回歸。川氏之支持者心有不甘,究其實,必然也。須知在拜登當選之時,川建國之得票數按其實,是比上屆還要多,導致拜登即使勝選,僅是險勝而已。也許今後拜登此幾年,尚會遇見類似騷亂:屆時美國,無寧日也。

說到底,美國社會問題是結構性:比如,製造業因美國缺乏生根土壤,一蹶不振;美國之財政長期入不敷出,瀕臨崩潰邊緣;社會上,資源又對少數族裔傾斜,惟這些少數族裔,對比大多數白人,貢獻又不夠多;美國發展重心又過度集中於東西兩岸,中西部則被忽略,而川建國支持者,正是中西部人居多。

從另一角度看,彼此政見不能調和,進而產生激烈行為,對於民主制度,不啻是大傷害:倘有空間予大家退讓半步,倒還易辦。惟如何退讓?比如種族,白人肯放下身段乎?黑人、亞裔之類,又如何看白人?一個國家有著如此多族群,而這些族群,訴求不但有異,且水火不容,妥協空間何來也?如此必有一些族群受到忽略,而這是過激行為之溫床也。

民主制度起碼在美國,無能為力也:一旦像今日般,要衝進議會搗亂,以脅大家屈服,則要議會幹啥?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