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1的文章

天災、民意、主導角色

美國南部近來刮大風雪,本來是沒甚好評論——天氣總有不測也。只是南部某市市長之言論,就引起一陣風波,不能不談。其人之大意是,天災時出手救災,非政府必要責任——聽起來,涼薄也。 按市長出此言論之背後,多少基於如此想法在美國,是有一定市場:即如疫情,擺明是在美國,不支持控疫者眾——從種種跡象看,恐怕最少近半。就算有很多美國人支持控疫,又如何?僅一半之民意如何壓制另一半數,即相左之聲音?市長亦是:有人信,才可如此斗膽說此番話。 疫情期間川建國把美國疾控專家擱在一邊,擺明是出於相當多美國人,不信任此專家。看川建國敢違背民意乎?斗膽的話,能有如此多死忠支持者? 拿中國對比更易懂:中國不惜代價誇張控疫,實民意所致也。好像說控疫期間,就撤換掉逾千官員——皆失職礙事也。 進一步說,中國與英語系國家,話不投機半句多,實是其來有自:按中國所強調者諸如「人類命運共同體」,論本質,乃生存之層次;而英美常標榜之民主、自由,本質為精神、尊嚴、形而上。即以人權而言,中國之定義,是保證不愁生活,凶年免於死亡;惟英美之定義,生存權並非核心——自由價更高也。 其他比如環保,中國是看在環保能有助生存;英語系則於尊嚴面前,能犧牲環保也。 追本溯源,是發展之問題:按中國一向較窮,只是在近四十年經濟改革下,才稍為不是;而以英、美為首之英語系,則起碼富裕了一個世紀。中國貧窮不難理解:比如西北,乾旱也;西南多山,闢地困難;平原地區,又常水災。反觀英語系像美國,一片大平原,耕地可一望無際。美國人自小生活在如此好之環境,能有生存困難乎? 富裕之人所追求者往往不在生存層次,進而連遇天災,也可選擇輕視——雪災為例子。中國常強調脫貧有大成,那又如何?對英語系而言,有何大不了也?又如控疫成績再好,亦不過能助中國在世衛有更多主導權。英語系國家,會在乎世衛? 中國之一套較宜用來拉攏非洲、拉美之類,對英語國家,雞同鴨講也——彼此鴻溝,難填也。

中英不靠譜之關係

近來中英之間似乎火藥味十足:原來是英國率先單方面,撤銷中央電視台在英國之播放許可,中方乃以禁止BBC於中國播放作回應。為此事中、英互相指責,大有零和遊戲之味。 觀乎英國此番舉措,倘從常理去看,彷彿五行欠打:始終適逢脫歐,在與毗鄰之歐盟鬧翻後,本不應另與他國磨擦。何況還要惹毛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要此一市場乎?看似是——英國不在乎也。 英國不介意與中國翻枱,多少反映要保持中英關係,並無實際意義——進一步說,中英關係論本質,根本是不靠譜。 析其因由,大概幾點:一是地理上,彼此遠隔萬里;二是彼此經貿缺乏價值;三是彼此價值觀之問題。 地理如何影響中英關係?試想倘在遠在天邊之餘,尚加以一個是超級大國,一個是小島,當可見哪怕如何激烈衝突,影響必定有限。拿美國比當可明瞭:一樣為超級大國之美國,哪怕相隔遙遠,一衝突,可大可小也。對中國,美國才是重點;而對英國,美國比中國更近——隔一個大西洋也。 於經貿方面,英國,真的去到非要中國不可之地步?即便是中國貨,越、印、墨、非之類,一樣能提供也。而對中國,美國有微軟與蘋果;歐盟則有平治、法拉利、空中巴士。英國能給什麼?過去近卅年英國主要是靠加入歐盟,當跳進歐盟市場之踏腳板。一旦脫歐,誰鳥英國?倘中國有日被禁止打入英國市場,那些損失,又算啥? 按中美關係主要是大國角力——且好些時,尚會扯入俄羅斯。中歐關係則看在生意分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對比之下中英關係,差得遠矣。 尚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英國,始終有著日不落帝國心態:二戰前之世界觀於今日,依舊影響英國。即便當今世局遠異於二戰前,叫英國調整心態,挾太山以超北海也。一見中國,英國會覺得,一群用筷子吃飯之怪物,要崛起,能乎?另一方面英國之一套對中國之發展,有用乎?需知今天本非二戰前──英國早已喪失生產能力。 因之中國在處理中英關係時,瀟灑些倒無妨——該揍時就要揍,該撇離就撇離,一如刻下澳洲。

美國助中國無顧忌

圖片
經常有個說法是美國不論哪人哪黨派主政,對中國之政策,始終如一。倘如此,對中國,易辦得多也——毋須諸多顧忌也。 比如在制定政策時,不需顧及中美間之關係,蓋屆時,說不上有何友誼;又或者,乾脆與美國搞對抗:反正不論如何美國都是那副德性,討好美國,有意義乎? 起兵打仗未至於,冷戰一下倒無妨:起碼擺出姿態,好讓美國知所進退也。 舉貿易戰作例:倘一旦什麼人主政美國都繼續高關稅,不肯撤銷,中國乃不能有幻想——放棄美國市場也。有替代乎?比如內銷,又或,出口到其他國家。一定要死磕,做美國人生意乎?不見得,何況美國市場,本來就是競爭激烈——光見越、印,一頭煙也。 又如華為,反正華為之產品矽谷不見得提供不了(質量是另一回事),做美國生意又不許,何必自討沒趣,非待在美國不可?乃與美國切割也。 始終中國貴為大國一個,在國際間,本就可呼風喚雨;何況中國自身已是龐大市場,而這正是談判最佳籌碼。即如法、德、意,中國一發威,就要顧及平治、法拉利、空中巴士他們;又如中東,賣石油到中國,乃大生意一宗,能讓中國不高興乎? 反例也有:南韓與美國合作部署導彈,中國乃祭出限韓令;加拿大拘捕華為太子女,芥花籽乃少買幾噸;澳洲自討沒趣與中國為敵,乃害得澳洲酒要破產也。 倘中國反過來制裁美國,對美國,影響不可謂不大。就如是次制裁廿八個共和黨政客,對蘋果、微軟他們,直接衝擊,就是不能聘用此廿八人——怕激怒中國也。而川建國,恐怕起碼一半美國企業,都拒與川氏往來——川氏開罪中國也。 在沒顧慮底下一發威,對中國,討價還價之餘地,更大也。 從另一角度看,美國所有政黨都敵視中國,某程度,是幫了中國一把:尤其在缺乏牽制下,中國想如何就如何,對美國,反而更頭痛也。 從另一角度看,美國所有政黨都敵視中國,某程度,是幫了中國一把:尤其在缺乏牽制下,中國想如何就如何,對美國,反而更頭痛也。(Shutterstoc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