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民意、主導角色

美國南部近來刮大風雪,本來是沒甚好評論——天氣總有不測也。只是南部某市市長之言論,就引起一陣風波,不能不談。其人之大意是,天災時出手救災,非政府必要責任——聽起來,涼薄也。

按市長出此言論之背後,多少基於如此想法在美國,是有一定市場:即如疫情,擺明是在美國,不支持控疫者眾——從種種跡象看,恐怕最少近半。就算有很多美國人支持控疫,又如何?僅一半之民意如何壓制另一半數,即相左之聲音?市長亦是:有人信,才可如此斗膽說此番話。

疫情期間川建國把美國疾控專家擱在一邊,擺明是出於相當多美國人,不信任此專家。看川建國敢違背民意乎?斗膽的話,能有如此多死忠支持者?

拿中國對比更易懂:中國不惜代價誇張控疫,實民意所致也。好像說控疫期間,就撤換掉逾千官員——皆失職礙事也。

進一步說,中國與英語系國家,話不投機半句多,實是其來有自:按中國所強調者諸如「人類命運共同體」,論本質,乃生存之層次;而英美常標榜之民主、自由,本質為精神、尊嚴、形而上。即以人權而言,中國之定義,是保證不愁生活,凶年免於死亡;惟英美之定義,生存權並非核心——自由價更高也。

其他比如環保,中國是看在環保能有助生存;英語系則於尊嚴面前,能犧牲環保也。

追本溯源,是發展之問題:按中國一向較窮,只是在近四十年經濟改革下,才稍為不是;而以英、美為首之英語系,則起碼富裕了一個世紀。中國貧窮不難理解:比如西北,乾旱也;西南多山,闢地困難;平原地區,又常水災。反觀英語系像美國,一片大平原,耕地可一望無際。美國人自小生活在如此好之環境,能有生存困難乎?

富裕之人所追求者往往不在生存層次,進而連遇天災,也可選擇輕視——雪災為例子。中國常強調脫貧有大成,那又如何?對英語系而言,有何大不了也?又如控疫成績再好,亦不過能助中國在世衛有更多主導權。英語系國家,會在乎世衛?

中國之一套較宜用來拉攏非洲、拉美之類,對英語國家,雞同鴨講也——彼此鴻溝,難填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