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與國家形象

究竟是次疫情對全球有何影響,止至成文為止,尚難定論,中國或是例外:按在是次疫情中,國人對國家之信心明顯增強,尤其揆諸全球,幾乎無一國家控疫比中國好,尤其英、美。在國人心目中,大為詫異也——所謂先進之邦實不外如是也。

換言之,國家凝聚力鞏固,是中國在疫情中一大收穫也。哪怕中國有千萬個不是,至少在天災時,不會像美國般坐視不管,漠不關心:年頭美國雪災,某市長稱救災賑濟,非政府應盡義務也。

反映在中美對抗上,中國面對美國,底氣十足;反之美國則只能打官腔,盡講些陳腔濫調——欲打乏力也。

這對中國進一步發展很有利:始終中國文化本有自己一套,吸收外來文化不是不行,總不能囫圇吞棗。站在外間角度,中國究竟是如何之國家?有何獨特之處?又如何之魅力?早些年因貧窮,中國需花很大精力脫貧,形成在文化上,難有塑造工夫。然就如古語有曰:「衣食足,知榮辱」——現在,需要思考形象之建設也。

問題是在於現在之中國,似乎不知自己,要給外間什麼形象。而要有效果,文化之自信,必不可少也。孔子學院說就遍佈全球,惟要推廣什麼?倘不清楚,孔子學院,沒意思也。

具體說,中國是以喝茶文化見稱,是否應鼓勵茶文化發展?咖啡是外來事物,而中國年人均咖啡飲用量,僅四、五杯,少得可憐;反之平日國人招呼親朋,例必先泡一杯茶。咖啡能代表中國乎?不也。而茶則可:鼓勵國人從小認識喝茶,此其時也。

又如,各國對中國之認識,多由功夫開始。然就筆者印象,國人對功夫似興趣缺缺。吳京、少林寺他們,在提升國家形象上,必遠勝人妖明星——後者予人印象負面,反效果也。

再如瓷器、琴棋書畫,這些傳統藝術,能代表中國,理應大力發展也。

不是說要排斥外來事物,而是需按自身文化,塑造形象。如今控疫成功,誠機緣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