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阿里巴巴犯天條

圖片
自去年底以來馬雲與阿里巴巴,可謂值處多事之秋——屢遭當局整治也。而何以致此,則是自身問題也。 細觀阿里巴巴之企業文化,彷彿有些輕佻:比如倘上淘寶網,網站予人之感覺,整體頗孩子氣。很明顯阿里巴巴,是專針對兒童、青少年:馬雲甚至認為這是個大金礦,須好好挖掘也。 只是兒童、青少年,真是具經濟能力乎?此等人群頂多才剛出來社會工作,且大多處求學階段,鬼才有收入也。另一方面家境富裕一如「漢摩拉比小姐」那種,於中國,極少數也。兒童、青少年之市場基本上,瘠土而已。 按《漢摩拉比小姐》為韓劇,主角是富家女,自小住大宅,父親讓之學琴,長大後修法律成為法官。如此背景對諸中國國情,明顯不接地氣也。 於是阿里巴巴,難免會鼓勵先花未來錢——借貸消費也。事實是阿里旗下,是有相關業務專貸款予人去消費。倘放之任之,其後果,坑害小孩也——自小負債累累,說得通乎? 倘打個比喻:小孩好比樹苗,國家一直悉心栽種,馬雲等則專打些樹苗主意,大力砍伐。阿里巴巴者,破壞生態之禍手也:既然妨礙國家實踐共同富裕,受整治,自作自受也。 騰訊之情形亦是:按騰訊久不久即被當局針對整治,追本溯源是騰訊,專做小孩生意也。尤其是一旦中國小孩普遍沉迷打機,禍及小孩身心,動搖國本也。 凡此即引申一嚴重問題:倘說小孩是國家未來主人翁,則小孩成長好與否,至關要緊也。滿足小孩物質需要,不是錯,不能過火位也:賣予小孩之東西,不能太貴也。而倘鼓勵小孩大肆揮霍,罪大惡極也。 對國家,其心目中之期望是小孩該像全紅嬋,通過刻苦成材,如此才能對國家有貢獻——戰狼精神也。 阿里巴巴既然鼓勵小孩大肆揮霍,妨礙國家實踐共同富裕,受整治,自作自受也。(Shutterstock圖片)

論中美與說朋友

圖片
國際間倘要彼此合作,一個前提在於彼此,需有共同追求目標。以中國而言,倘與法、德、意,倒尚有合作動機,比如高科技:以歐洲市場規模,高科技出口,有其必要也。那賣去哪裡?中國市場大,不能忽視也。 相反例子為日本:按以高科技說,與中國,幾乎不見合作,深怕技術外流至強鄰也。法、德、意與中國相隔萬里,沒防敵之理由也。 現今日本與美國、澳洲、印度,合組成四方聯盟:四國合作,以各自背景,共同目標僅一個,那就是針對中國也。日、印二者,中國為近鄰,有地緣衝突也;澳洲則因中國開展一帶一路,使澳洲少很多生意;美國則涉及爭霸因素——容忍不下中國也。 中、俄倘非基於抗美,以彼此強鄰之身分,擦槍走火也:所幸,大家有共同目標也。 按「朋友」之「朋」字從字之結構看,兩個「月」字相互輝映。即如有云「路遇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不說詩」,有共通話題,才有言可聊:進一步,合作也。利益則更加是——共贏也。當然彼此結交,往往限於某些方面:總有些東西,大家所求各異也。 比如中國與法、德、意,合作主要看生意,捨此另計也:彼此關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已。中東倘非石油,中國如何與之交往?非洲、拉美撇除金銀鐵礦,中國對她們之文化,有興趣乎?中國與亞洲之近鄰,註定矛盾多多——日、韓是為例;中國與英語系,註定是談不攏——價值觀南轅北轍也。 按中國最常強調自己最大成就為脫貧:對落後之邦,倒能生共鳴。英語系則不然也:她們所追求者,虛無飄渺也。美國各界不會覺得脫貧,有何值得炫耀:沒貧窮之概念也。而美國之保守派甚至會覺得用筷子吃飯,怪物所為也:刀叉才是正道也。 從經貿角度看,中美貿易,本質是中國供養美國:中國拚命出口,所換得者,寥寥也。此等局面尤對中國,沒好處也:根本不是互惠互利。當美國大加中國貨關稅,中國何必操心哉?減少輸美,誠正著也。 總之溝通、合作、共贏,在中美關係上,沒意義也:中、美非兩個「月」字,難以互相輝映也。 溝通、合作、共贏在中美關係上,沒意義也:中國與英語系,價值觀南轅北轍也。(Shutterstock圖片)

壓抑消費政策議

圖片
自從馬雲與其阿里巴巴崛起,即不斷炒作11月11日為全國購物日——謂之雙11也。而每年交易額都會刷出新高——當然,是與過去中國消費量基數低有關。 今年因受當局整治,雙11成交額依然突破紀錄,惟增速為歷來最低。而阿里巴巴與其他電商,甚至連炒作亦不敢——每年有即時成交額戰報,今年翌日才公布,純粹最終數字。當然,消費熱情未至於無:明顯是商家們顧忌政策,才比以往低調也。 一個重要鐵證為官方有評論,認為對雙11成交額之崇拜「可以休矣」。言詞中見有「都是低水平消費刺激」、「把消費者當猴耍」、「成交額再高無非是『寅吃更多卯糧』」⋯⋯似對雙11恨之入骨也。 如此言詞不免流於偏激,然亦引申一個問題:中國經濟是否需以消費驅動?一方面,倘弄到像美國人般普遍舉債度日,當然不是好事。另一方面倘以中國國情,消費風氣太濃是會破壞脫貧大計,不利實踐共同富裕。即如早些時國家之整治行動,矛頭之一,為補習社、才藝班:對一般家庭,負擔不可謂不重也。 另外追星行為不免涉及花錢:這些支出,無謂也,乃遭當局遏止也。 嚴格說來中國消費風氣,尚未至於一如美國走火入魔:儲蓄依舊是大前提。只不過結構上只有兩個型態:一端為低價消費,主要是日常開支;另一端則為面子消費,專買高檔貨也。中國之消費者平日拚命儲錢,一積下來,錢就花在面子上也。 包括買房自住亦是消費,尤其國人買房特好豪宅,貪其夠派頭——面子消費也。 因之中國消費市場之大商機,只有對高檔品牌如LV、iPhone,以至瑪莎拉蒂,才有意思,否則是中國企業之世界——猛虎不及地頭蟲也。像三星、鈴木、H&M之類,皆本不該賴死中國市場——輪不到低端品牌去爭也。 高端消費正常對一般人,是偶一為之:不會常作如是辦也。而當局不鼓勵或壓抑消費風氣,實為無可厚非。只是如此一來,不但對電商如阿里巴巴,對外資中低端品牌,受衝擊最大也:高端消費,尚可倖免於難也。 倘以中國國情,消費風氣太濃是會破壞脫貧大計,不利實踐共同富裕。(Shutterstock圖片)

統一焉用武力哉?

在兩岸關係持續低迷下,當新聞一說到兩岸,常說到好像快要打仗似。他們似忽略關鍵在:對大陸,殺雞焉用牛刀哉? 概括而言兩岸問題不外乎幾點:一,大陸毋須動用武力,高壓手段即可;二,美國沒協助、支持台灣之動機,其他國家更是;三,台灣獨立與否,沒法自己作主,比如大陸一高壓,台灣要反擊,難有力度也。 好比西瓜與草莓:前者為大陸,後者則台灣也。當西瓜要輾扁草莓,誠輕而易舉:草莓難抵擋也。而草莓倘要撼西瓜,撼不爛也:質量有所不及也。大陸向台灣高壓,好比作用力,難免台灣反作用力:台灣之反作用力對諸大陸,影響有限也。 從大陸制裁蔡英文三位心腹看,大陸要向台灣施壓,未至於非動武不可:較合宜者是先打壓,諸如制裁台獨派、弄垮台灣經濟之類。待台灣氣燄受挫,大陸再施壓,至談判攤牌時,一切水到渠成也。台灣欲反擊,可以,惟本錢在哪?始終大陸之市場遠大於台灣,台灣挑戰大陸,自討沒趣也。 以大陸今日在經濟上之影響力,不戰而屈人之兵,容易得多也。反而舊時動武倒有可能:其時大陸窮,談判籌碼不足,挺而走險,代價不大也。 台灣既然本錢不足,親美乃不可免:欲藉美國抗衡也。只是美國何曾看重台灣?按美國素來賣予台灣之武器,多是二手、次等貨,且還要是高價賣——當台灣冤大頭也。要美國駐軍於台灣,才有意思,可美國肯乎? 從亞太一盤棋看,以駐軍於日本,才最合符美國利益:毗鄰朝鮮半島,劍指中、俄也。東南亞諸國多是無關痛癢之小邦,毋須重兵佈局;台灣則近大陸,大陸揮軍時,美國軍力再強,必沒法抵擋也。 回顧過去大陸對台政策,最大錯誤是讓利:按讓利最大弊端是坐大台灣之氣燄,使台灣誤以為是大陸有求於台灣,即使事實並非如此。民進黨與台獨分子看似五行欠打,究其實是賭大陸不敢有大動作——莫名其妙式自大也。 好像有傳大陸即將取消兩岸貿易協定:倘是真,代表大陸覺悟也。

說大陸制裁台獨派

繼制裁美國一批共和黨人後,如今大陸指向台灣,發布制裁三人——為之頑固台獨分子。制裁內容不外乎不得與大陸做生意,和禁止進入大陸,以至連三人選舉資金,亦不得提供。 按此三人皆蔡英文班子之核心官員——枱面人物非老板也。甚至制裁蔡英文,依舊未抓到核心:蔡背後,尚有幕後大主腦也。大概大陸欲放長線釣大魚,且制裁台獨分子,亦僅首次,才先小試牛刀,研判措施果效——日後或陸續有來也。 當然既是台獨分子,正常說,決不屑做大陸人之生意——對此三人,影響有限也。日後進一步制裁——涉及更多台獨派,才是真正重點也。 而倘長線些看,大陸近年來對台灣出招,是一連貫性:比如先叫停台灣個人遊,派戰機飛越台灣上空,到本年禁止台灣菠蘿、番荔枝等輸到大陸。凡此種種,切香腸式,一步一步來也——不好處是震攝力皆不夠,惟起碼有備而來也。 總括而言對大陸,在兩岸關係上,最有利於己者,仇台也:以台灣之規模,要反擊大陸,力有不逮也。另一方面倘觀乎台灣之政治生態,親大陸之立場,於台灣,無市場也:基本各黨各派,皆親美也。大陸註定滲透不到台灣:這是歷史問題,改不掉也。 即以國民黨而言,親美是其傳統。即如現在黨主席朱立倫,被指是美國之臥底;郭台銘甚至能與美國總統談笑風生——大陸一眾大人物,皆辦不到也。另黨內尚有個頭目曰趙少康,屢有反大陸之言論——頗有冷戰思維也。 根本上台灣在國民黨長期經營下,親美是必然:一般台灣人移民到美國,很易落地生根。例子有楊安澤——按此君在拜登未確定出選鬥川建國時,竟自告奮勇與拜登競爭,引起一時討論也。 對大陸,倘是國民黨主政,因立場模糊——非台獨派,卻不支持統一,使大陸不好應對;民進黨台獨立場鮮明,大陸在制定政策時,毋庸煩也:想多高壓,就多高壓,不用顧慮太多也。 況且在中美對立下,台灣問題既有美國因素、背景,大陸大可一併考量:在暴揍美國時,順便把台灣輾扁也。

中國民間認知水平

圖片
從中國近幾個月來一系列整治政策看,似乎在中國,很多事情都要官方出手干預。民間不理性乎?或者是。 比如人妖明星,本為國人普遍厭惡,只是民間自發抵制不成,才出動官方打壓也。對一些投資者,或會覺得,人妖明星有何不好?大概他們不知道人妖明星妖來妖去,光是傷風敗俗,死罪也——中國社會風氣,終究是保守也。 又如抄襲日、韓劇,根本是沒顧及中國國情,是與日、韓不同,致拍出來者,不倫不類也。國人一旦抵制無效,又要當局出手也。 再一些日、韓式事物,比如財閥經濟,一旦引進到中國,災難也:好像三星那種在韓國國內橫行無忌,作威作福,以中國之國情,值得去仿效乎?此點,國家有責任阻止也——哪怕粗暴,沒辦法也。 按中國民間一些人拚命引進外來渣滓,並視之作佳餚,主要是信息之局限:比如中國固然想學歐洲,可是能熟悉歐洲乎?歐洲光是東、西歐,已是兩個世界——中國欲學者是德、法、意那種,以製造業為基,以中小企為本,然能獲之信息幾何?官方亦未必能盡皆掌握,遑論民間——主動找,傷神也。 日、韓之情形是近水樓台:尤其在出口加工之年代,外資多來自日、韓。因之國人所學得者,難免是日、韓一套;而日、韓之市場信息,亦是隨手可得。這些日、韓之事物於歐美,根本不成主流,可是國人能知道乎?難辨也。 理性作決定一個前提是,事前能獲充分信息。可是如此條件放諸任何國家,皆不具備:以美國為例,能對中國國情作充分掌握乎?強人所難也。 信息掌握不到位,流弊當然是學錯:對社會構成傷害也。恆大之所以財困如現在,主因是老板無知:見日、韓財閥排場大,有面子,加以亂學財技,出事也。 始終中國很多方面都是未夠成熟,同時亦要考慮中國發展起來,半個世紀不到:由中央提供指導,讓中國少走彎路,對中國,始終很要緊也。 一些日、韓式事物如財閥經濟,一旦引進到中國,災難也:好像三星那種在韓國國內橫行無忌,作威作福,以中國之國情,值得去仿效乎?(shutterstoc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