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窩囊難招人

過去中國一直都扮演世界工廠之角色,隨著成本越來越貴,逐漸無以為繼:出口加工為重災區。反映於年青一代,亦越來越不願投身工廠打工,為一眾廠家關注也。

年青一代投身工廠究其實並非不考慮:前景在哪?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廠家肯開高薪乎?倘沒能力開,很可能,是自身競爭力出問題也。

按中國傳統上是個農業國家,工業發展不過近代之事。很多工廠由零開始,發展至今,頂多有個雛型——談不上先進管理也。尤其沿海地區,多是出口加工類似於富士康——叫富士康作品牌,不是沒嘗試過,沒一次成功也。其他?亦不見明顯例子也。

曾看過有個片講述法拉利廠:話說於法拉利生產線上,工作間簡潔明亮,機器人排列分明。而生產人員與員工,普遍以打法拉利工自豪——感覺有前景也。尚有另外例子如平治、空中巴士:光是員工食堂,其裝潢,遠勝中國之工廠也。

朋友可以說說者是歐洲,那又如何?至少這些廠家挽留員工,有一手也。

這正是中國官方推進共同富裕時,師法歐洲之原因:倘要改革製造業,需中國廠家提升工作環境、待遇與晉升途徑。而要做到如此,涉及企業經營思維——產業升級也。當然要做到不容易:一切,皆質之改變也。

中國企業發展到世界級水準那種,很不幸,暫時僅華為:按華為不論在招才或架構管理,或研發工作上,甚至一如矽谷也。華為員工出名敢拚敢闖,主要出於薪優之餘,晉升道路明確也——打華為工,有前途也。

很多中國廠家在陷入困境時,究其實都沒思考如何定位:很多先進之邦一樣經歷此等過程,由粗放型開始,漸意識到要研究消費者,理解消費者需要,廠家才能具競爭力。歐洲一眾名牌正是如此跑出——他們形象鮮明,決不像中國廠家般胡鬧一番,或相互砍價,或投機取巧也。

當年青一代見廠家經營如此不堪,誰願加入?招不到新鮮血液,非年青一代之過,廠家不爭氣也。

倘要改革製造業,需中國廠家提升工作環境、待遇與晉升途徑:中國企業發展到世界級水準那種,很不幸,暫時僅華為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