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誤判

習近平新一屆內閣班子確定,似引來市場恐慌:其中香港股市一日內即大跌千多點,創下金融海嘯以來低位;上海、深圳股市亦持續跌破低位關口。一般認為是市場對新一屆習班子沒信心也。

對此即有胡錫進撰文開腔,認為這是市場誤讀習班子之未來政策,並強調中央不會不關心經濟之穩定:言下之意是,投資者胡亂判斷,只會自招損失也。

如何看?這就涉及國情問題,以及思維大不同也。

按倘一國經濟確真出現困難,正常其政府,是不會坐視不顧——中國亦不例外也。只是中國經濟政策重點一貫在哪?產業也:尤其科研方面也。對中國,產業好,發展健康,經濟就是良性循環:比如就業方面,崗位較實在也。反之股市純粹虛幻性質,有不務正業之意:賺錢者永遠極少數,且對滿足就業,沒效用也。

事實上從去年一系列整治政策看,根本已可見端倪:當局所針對者像補習班、電遊、借貸消費以至追星,皆無益於國家也。相關企業股價皆有大挫:那又如何?這些企業風光,不見得有利中國經濟也。

簡言之,就是中國欲打造多幾個華為:華為本無上市,卻研發專利無數也。像英語系般以金融為基,於中國,首先問題在於,能促進就業乎?其他則毋庸多言也。

說到誤判中國經濟,根本是肇於中國與英語系間之鴻溝:按股市反應之所以如此,是英語系之思維,金融投機角度也。而產業、科技方面,股市與金融搧客,是不可能理解——隔行如隔山也。另一方面股市是經濟表現之反映乎?不盡然:像美國,股市起落早已與經濟結構,不相關也。

從英語系角度,不方便股市投機,就是不對:管得國計如何也。然作如是想合理乎?拚命製造泡沫,營造虛幻假象,論本質,不負責任也。只可惜,英語系不如此看也。

中國過往就是有太多專玩財技之企業,比如樂視、恆大、瑞幸之類:把中國經濟生態弄得一團亂,能有益中國乎?事實是這些企業一一下馬,對中國,不見得是傷害也。

而當進一步看,是英語系純粹出於短視角度,而中國,則須顧及長遠也。

說到誤判中國經濟,根本是肇於中國與英語系間之鴻溝:從英語系角度,不方便股市投機,就是不對,然能有益於中國乎?(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