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與因勢利導

最近一期《亞洲週刊》封面以香港與新加坡比較為題:頗為老生常談也。而是次牽涉疫情:對很多國家和地區,防疫鬆綁以至解除,經已是主旋律。而此中新加坡對比香港,又走得比較前:不少金融機構選擇落腳於新加坡,以至當地房價一時間急升也。

香港似乎有點手忙腳亂,尤其金融界:常見有搶人才之呼聲,彷彿快受拋棄也。

嚴格說來星、港兩地刻下情形,疫情僅導火線:倘理性看,新加坡更適合溝通國際。關鍵在於地理:按新加坡位處馬六甲海峽,從航運上,溝通歐亞之大道也。幾十年來新加坡正是如此定位:不但普通貿易,金融亦然,蓋讓國際大行於新加坡落腳,從情理上,順理成章也。

香港則不然:毗鄰中國華南地區,頂多輻射南海、東南亞也。舊時中國封閉,對外界一無所知,依賴香港溝通外界,沒辦法也。現在中國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身分已大躍進也——對中國,直接與各國打交道,豈不更好?

一帶一路即為例子:從中國經中亞、中東直抵歐、非,仿自絲綢之路也。而此中,香港是不途經也。

新加坡當然會受一帶一路之影響,主要在中國:對日、韓以至東南亞一些國家,馬六甲海峽者,依舊必經之路也。溝通歐亞,新加坡功能尚在也。

香港之情形是,較適合溝通中國與東亞各國:溝通歐亞究其實是力有不逮。而以香港人之人脈,大多集中於日、韓與東南亞諸國。如此一來如何選擇,尚不十分清楚乎?包括在金融、貿易上,香港定位連繫中國與東亞,才是出路也。

中央當然原則上可直接與東亞各國溝通往來,然對比之下,中國與東亞諸國之關係,只算次要地位:中國要看歐非拉美,甚至外太空也。如此一來中央把連繫東亞之事宜交予香港辦,走得通也。而對新加坡,光要溝通歐亞已是大生意,倘兼顧溝通東亞各國間,分身乏術也。

對香港,於具體作法上,比如可大搞東亞各國產物之集賣場——視作採購中心也;股票市場專讓東亞企業掛牌,讓東亞各地資金交易;又或當嚮導人,協助中國、東亞投資人尋找投資機會——當然集中於東亞也。總之就是認清自己之特點,因勢利導也。

倘理性看,新加坡新加坡位處馬六甲海峽,更適合溝通國際:香港之情形是,較適合溝通中國與東亞各國,因勢利導也。(中新社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