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師法歐洲之傾向

對於中國何以對歐洲國家抱有好感,實尚有解釋餘地:除彼此矛盾少,更重要是中國從歐洲身上,能獲很多東西也。

即以德國而言,光是平治、西門子兩大企業,可學習之空間甚多也——藉此提升自己也。法國則舉例形象、藝術兩方面:學這些,方便包裝打扮也。再如意大利,對國人,最吸引者莫過於超級跑車——法拉利是也。至於空中巴士則更毋庸多言:波音以外,另一好選擇也。

於國內一些房盤,亦屢有模擬歐洲之傾向:話說廣東某市某房盤,於興建時,竟特意派員到奧地利一小鎮考察,然後照辦煮碗仿建。一模一樣乎?大概有個雛形也。且嘖嘖稱奇者是,奧地利此鎮鎮長不但不生氣,甚至大表歡迎,謂有助宣傳此鎮——欲招攬更多遊客也。

亦有一年央視春節晚會,還以歐洲作主題,並邀請了法國女星蘇菲瑪素作嘉賓。會有號召力乎?大概是:於國內曾試過引進一些歐洲影視作品,且亦有成功例子也。

中國市場素來是兩個型態,即低價市場、面子消費:前者,基本上國貨所壟斷,外資幾無突圍空間;而後者,則通常是歐洲品牌有勝算——歐洲名牌甚多也。美國品牌通常偏大眾化,不易抬高身價;日、韓則其文化低端下流,於中國,高不成低不就也。

即是說歐洲自身是有其優勢:歐洲素來是以產業為基,且相應形象高端。倘中國積極學習,能收穫滿滿也。英語系大抵是金融為本,以中國之國情,不實際也;日、韓則本是靠美國市場而發跡,以中美關係之情況,中國能仿效乎?徒然賠本耳。

於中國即已有許多劣質借鏡:以恆大說,其大搞之財技,本是師自美國與英語系。又如李寧,正因引進一「嘎仔」當總裁,設計出一套不倫不類之服裝,即引起尷尬也。

過去中國因貧窮,且大鄉里心態,沒辦法作適當選擇——飢不擇食也。然當溫飽問題獲得解決,總得會擇優而食——欲吃得健康也。而至於哪些有營養,哪些無,於學習過程中,總會有些概念:進步之基礎也。那哪些值得一學?歐洲是也。

當學懂比較,國人究竟如何取態,不言而喻也:欲共同富裕也。

對於中國何以對歐洲國家抱有好感,除彼此矛盾少,更重要是中國從歐洲身上,能獲很多東西也。(Kuka官方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