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反思自身

從恆大之例子看,當可窺見中國民企之困境,更多是出於自身:體現在經營不善也。

即以恆大而言,好端端有房地產生意不做好,突然伸手創建車廠:隔行如隔山之道理,恆大不明白乎?狂妄自負居多也:造車廠於中國少說即逾百家,恆大如何競爭哉?碰壁也。

瑞幸咖啡亦為例子:其之所以造假帳,歸根究底,是咖啡於中國根本沒市場也。中國市場究竟是何回事,老板會不知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也。

即於去年末起,亦有中國大型家電連鎖——國美,陷入財困:原來是國美因投資互聯網業務失利,不但大幅關閉分店,又裁員,甚至被供貨商以清盤作要脅。然當追本溯源,國美泥足深陷,亦是經營不營所致:其互聯網業務,究其實定位不清也。

這些荒唐例子看似族繁不及備載,深層次看,是時代之問題:於過去幾十年中國改革開放之下,基本沒經濟衰退此回事——一直在蓬勃也。有云狂風吹起時,連雞亦會飛起來:缺少逆境之制約,對中國企業,難免貪勝不知輸也。對先進之邦,經濟衰退於她們之歷史裡,不絕於書也:企業如何穩打穩扎,已有一套也。

或舉日本作例:於1980年代,日本經濟常被取笑為暴發戶,何也?尤其企業,抄襲或缺乏底蘊之類批評,不絕於耳也。惟泡沫經濟一爆發,反而不多聽見這些:因經濟衰退,日企在重整裝備下,面貌乃脫胎換骨也。又再遠些,美國經濟在二戰前亦雷同,被嘲沒底蘊也:然最後二戰結束,變成世界大阿哥也。

哪怕在中國,拿華為作對比,亦可明瞭:倘華為不是常受美國打壓,未必有憂患意識也。而應當注意者是華為於中國,尚是個別例子也。

如此看來倘中國經濟衰退,倒不全是壞事:把過去種種問題一一浮現,然後修理一番也。經濟活動決非盲動亂幹:失利者,本質是一場警惕也。此間企業原則上理應重新思考,修正定位,如此一來重新出發,自有另一面貌也。

那中國能辦到乎?此乃關鍵所在:由官方到民間,有否進化之意識乎?能否明辦是非乎?能理解客戶需要乎?能否做到量入為出乎?又或者,能否擇優而學,不囫圇吞棗乎?對中國企業,不反思不行也。

於過去幾十年中國改革開放之下,基本沒經濟衰退此回事——缺少逆境之制約,對中國企業,難免貪勝不知輸也。(路透社)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