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與中國成水火

於中美晶片大戰中最受殃及者當非日、韓莫屬:概言之就是,一日中美關係不好,中日、中韓關係,一日難有好景也。

一來日、韓素來是美國之跟班——兩國之經濟、貿易與美國,高度捆綁也。二來當中國致力於科研立國,以日、韓最直接受衝擊也:比如日、韓皆半導體生產大國,能歡迎中國乎?且還要是中國亦生產半導體:近一年來出於因應美國狙擊,中國加大力度供貨,導致三星等半導體廠皆業績滿江紅,且無一倖免也。

舉凡外交者經貿乃核心之一,而貿易者,則理應是互惠互利:日、韓要與中國友好,誠大不易也。反而因依賴美國市場太過,日、韓要與美國反枱,亦同樣大不易也。

按中國倘照現在發展方向積極科研不歇步,不論有意無意,是與日、韓作對——當中國輸出高科技到日、韓時,日、韓撇掉電子科技,能找什麼輸到中國?那些韓製服裝對中國消費者,沒意思也;而日本那些雞蛋、豆腐、和果子形狀之車對中國,流於突兀,買不過也。另一方面於海外市場,當日、韓皆與中國販賣同一類型東西時,互相屠戮,不可免也——日、韓不一定佔優勢,尤其在價格上,始終較昂貴也。

當經貿上中日、中韓純粹競爭關係時,日、韓無論如何,不會歡迎中國也。中國需多花注意力於日、韓乎?沒必要也。

歐洲之科技本質上機械為主——電子、半導體、信息產業之類,反而看頭不多也。中歐之間尚可一面中國輸出貨品,一面從歐洲買名牌——此中歐洲名牌亦包括平治、「波子」、法拉利、空中巴士也。

而按其實中國之外交較為樂觀者,反而是些次要國家、落後之邦——亦即是中東、中亞、非洲、拉美之類也。尤其是這些國家倘亦能有廠——比如製衣廠之類,與中國貿易時,能真正互惠互利也。中國之科技產品對一眾落後之邦,有改善生活效果也;而落後之邦之成衣、小商品原則上價格較實惠,蓋生產成本低也。

當然這要落後之邦有意識去求變:中國或要考慮從中協助,比如鋪橋修路之類。想必這些落後之邦不會拒絕:她們皆想促進自己經濟,只是在美國主導下之模式中,不得其門而入也。

按日、韓素來是美國之跟班:一日中美關係不好,中日、中韓關係,一日難有好景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