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博覽與需求

近來中國於上海舉行進口博覽會——說起來已是第六屆也。何以有此展會?大概是有人認為中國一直進口太少,當局為求籠絡各國,乃有此等展覽也。

之不過是否當真中國不願進口他國貨品?那倒不是:其一,中國願進口者究其實,老早經已進軍中國市場,比如奢侈品、名牌子等等。其二,有些尚未在中國市場涉獵者,之所以未打入,很可能是這些東西為中國不需要也:舉例咖啡、巧克力之類,合國人之口味乎?

綜觀是次進口博覽,說參展商數目創下歷來紀錄,所賣者,不外乎工業設備比如機床、機器人,又或高新科技——欲借鏡別人之成果也。於是參展商中歐洲企業居多——法、德、意也;反而中東、非洲、拉美國家,因在此兩方面一片空白,少有參會者也。

按中東、非洲、拉美出口之東西多是原材料性質,比如石油,皆不像是進口博覽所參展之項目:從性質上,確如是也。

另一方面不幸者是,消費品項目於進口展覽中亦偏少:真正立足於中國者早就在中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沒非參展不可之理由也。而未立足者哪怕參加進口博覽,不見得能打出名堂:中國之消費市場始終呈兩個型態,即低價市場、面子消費也。

嚴格說來倘單純批評中國不積極進口,是有點片面:一切取決於需求也。拿其他國家對比:英語系需要華為乎?需要C919乎?又或者,需要中國鋪橋、建大壩乎?需要中國之高鐵列車乎?連對吃中菜,英語系極嫌棄也。

又或全面些看:中東人普遍反美,會對吃麥當勞有興趣乎?當然不也。

對於中國,一般日常生活消費低價為大前提,因之極其量只有落後之邦,才有資格涉足——中國製造夠應付也。除非產品能給消費者面子,才有條件售以高價——於中國市場,歐洲貨之機會也。另一方面發展高精尖產業為中國一貫國策,而在此方面之進口,亦是歐貨居多——空中巴士為例也。

英語系普遍不適合打入中國市場——以金融炒作為基,對中國,困擾也。且她們亦缺乏產出:能找什麼與中國交換哉?再說,她們亦不需要中國之科技也。

日、韓者則因不合中國國情,更難堪也。

倘單純批評中國不積極進口,是有點片面:中國之消費市場始終呈兩個型態,即低價市場、面子消費也。(新華社)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