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去英語系

當評論中國經濟時,竊以為刻下中國所面對之問題,論本質,盲學英語系所造成:這些大體都是金融操作,根本只會對中國,大傷害也,哪適合引進來哉?

比如最常見為畫一大餅,把之說得天花龍鳳,以蒙騙投資者去注資。通常其結局往往是造餅者逃之夭夭:連人帶錢沒蹤影也。而投資者則多血本無歸,沒法追討:只能白流眼淚也。如此對國計民生有何助益哉?顯然不可持續也。

又如量化寬鬆(QE):除製造一些泡沫來,有何意思哉?徒讓物價狂飈,危險也。

按英語系一貫是以金融為基:她們普遍迷信寬鬆貨幣政策,且還認為凡事只要妨礙金融炒作,就是不對。合理乎?實體經濟才根本也。

要知道一來,金融炒賣通常是有錢才有能力參與:註定少數人玩意也;二來金融一般不會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操作虛玄,玩不起也;還有是金融很多時,未必能真正幫到投資者:一些研究指金融從業員所提供之投資方案,大多是弄巧成拙也。

換言之就是金融者,並沒產生什麼實質貢獻:製造業哪怕造假貨,假貨尚能一用——有殘餘價值也;金融欺詐則單純僅破壞性——毫無價值創造出也。

觀乎英語系之經濟結構,以英國最具代表性:於脫歐前倫敦為金融城,地位超然,利物浦、伯明罕、盧頓者則如何?本來這些皆以製造業見稱:隨著英國製造業衰微,又不適合搞金融,普遍被遺棄也。

美國之情形則是一面紐約市,靠金融業而繁榮;中西部像底特律、水牛城之類,一旦衰敗,鬼城一樣也。

倘英語系自己如此一塌糊塗,值得中國借鏡乎?反面教材耳。

過去國人對外界正是認識不足:只見表面金光閃閃,就以為是好東西,未能察覺背後或敗絮其中也。另一方面信息之誤導亦為禍不淺:總有些所謂專家盲目鼓吹學英語系。國人倘不明就裡,必被誤導也。

現在顯然是改變之時候:英語系之一套與中國本格格不入,實不該再引進也。而中國亦毋須操心於與英語系之關係——話不投機半句多也。

刻下中國所面對之問題,論本質,盲學英語系所造成:這些大體都是金融操作,根本只會對中國,大傷害也,哪適合引進來哉?(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