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賣點出於天然

隨著疫情遠去多時,國際旅遊之恢復可謂是報復式:於世界各地,好些著名景點人擠人,水泄不通,促使當地政府實行收費措施,以控制湧來之人流也。

舉例日本,最近有地方政府提出向到來富士山之旅客徵收入場費,大約二千日圓,並進入審議階段;而早於去年,意大利威尼斯亦出台類同之收費政策。像富士山、威尼斯這些皆為傳統旅遊勝地:慕名而來者太多,沒辦法,只好篩走一部分人也。

當然亦有例子是不藉收費控制人流:如澳門就只單純實施人潮管制。當然因此效果不彰:難不成只顧旺丁,不顧其他乎?倘不旺財,沒意思也。

另一方面亦有地方歡喜有地方愁:舉例香港,近來即常有人提出搞些光怪陸離之想法,諸如什麼夜繽紛、深度遊、盛事之都⋯⋯族繁不及備載也。所為何事?原來是出於旅客人數不如疫情前,且消費亦不多:致收益亦大受打擊也。

究其實這些想頭到底有效與否,實見仁見智:何以其他國家能夠恢復,香港卻不然哉?大概是應驗了巴菲特之名言:退潮後,當知大家是否裸泳也。

具體說是香港本身倘作為一個旅遊點,是不及格:值得一遊之景點,鳳毛麟角也。那賣點在哪?傳統上,為於上環荷里活道買賣古董。這明顯是歐美方面之興趣:那些古玩到底是何來源,誠很大疑問,而官方面對此點時,亦甚為尷尬也。

而從買賣古玩引申出者為購物:對旅客說,掃貨為指定動作也。且不論是周邊地區抑或歐非拉美者,皆作如是想也。

當進一步而言,包括景點在內各種來港旅遊之節目,撇除歐美旅客,其他者如何看?興趣、口味,迴異也。

即以深度遊說,香港能如何深度遊?難不成帶旅客到筲箕灣遊覽?筲箕灣有何好看哉?又或將軍澳,住宅區一個,一如紐約布朗克斯、巴黎市郊也。並非說找一堆石頭砌一心形之類圖案,即可吸引人們:其他國家欲模仿,易於折花枝也。夜市之類亦雷同:當各國都來一個,惡性競爭也。

當自身條件不容許,即好比醜婦一名卻以美人自居:流於自欺欺人也。

具體說是香港本身倘作為一個旅遊點,是不及格:值得一遊之景點,鳳毛麟角也。(中新社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