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議

每年三月舉行之兩會究其實例行公事性質:不是說不重要,只是一般鮮有新政策頒布也。包括今年情況亦然:主軸還是集中於討論發展高新產業、科研立國,亦即過去幾年所訂下之大方向也。

此點從習主席於會上一直提出新詞「新質生產力」即可看見:所謂「新質生產力」很明顯是指新創、具質量之生產技術,亦即科研也。他在會上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在推進創新同時,除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作應用外,還要藉此協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煥發新面貌也。

另一方面會中有些政協之主張值得留意:其中有一曰邵馳者,為飛機引擎廠副總經理,即提出要改革技職教育制度,比如完善學業銜接渠道,以及事業晉升階梯之類。尚有另一洪姓者則大膽提議,要連中小學學制亦要改:變成小學五年、初中、高中各二年,十九歲大學畢業。大動作乎?大概背後意思,是欲以技職為本也。

概言之就是說哪怕經歷疫情以至房市不景,自2021年起當局在一系列整治政策中所定下之目標,大抵沒變:誓要打造多幾個華為,少一些恆大也。

然亦有一點很明顯者是,外界似尚未看出當局此一政策走向:尤其在中國房市正下行之下,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理應效法英語系,寬鬆貨幣政策也。哪怕當局經常公開表示不會大水漫灌,英語系依舊如故:彷彿沒注意中國政策之另一面也。

亦因此形成一現象是:英語系普遍看低中國經濟前景——以金融角度看而已;而中國則從實體經濟角度說——的而且確在實體經濟方面,中國確有不少亮點製造出也。

按中國經濟走勢綜合看並不如英語系所言那麼糟:只是中國和習班子之目標,根本有異於英語系,不以金融為本也。英語系之觀點大體出於短線角度:哪管長遠如何也。然英語系此等想法對中國,有益還是有害?答案已不言而喻也。

倘找世界各地類同例子,習班子追求者本質較像歐洲之法、德、意:要打造專精企業、隱形冠軍也。

英語系與中國難有交集,此為關鍵點也。

按中國經濟走勢綜合看並不如英語系所言那麼糟:只是中國和習班子之目標,根本有異於英語系,不以金融為本也。(Kuka官方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