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語系反製造業

說英語系製造業之所以不可能重建,最主要在於英語系本身鄙夷製造業:歷史上說英語系是先有英國,四處殖民,包括美、加、澳、紐。於這些殖民地英語系只要靠當地即可——毋須於己國建立一套生產體系,蓋勞心勞力且曠日費時,不討好也。

事實是於冷戰年代英語系有如此想法:對抗蘇聯時英語系以英國作橋頭堡、急先鋒,美、加作後盾,專生產糧食以至軍工炮。那法、德、意那些?擋箭牌也:抗蘇時之戰場,隨時可犧牲之也。由此亦可窺見英語系鄙視非英語系,實由來有自也。

問題是在於有蘇聯此一敵人時,工業生產尚有意義;蘇聯解體後又如何?英語系忘乎所以,逐漸荒廢製造業——搞金融錢滾錢更快有回報,合符英語系之性格也。

究其實當回顧英語系之歷史,其教育大致是不注重技藝以至科學:比如英國截至十九世紀,好些高等院校連理工科亦無,單純文史哲也。英語系普遍是偏重文科:用以培養殖民地官吏也。而整個教育制度單純為升學:由小學到高中一直至大學,一條龍也。對比之下法、德、意者,則初中後分流:一部分學術,餘者則技藝也。

毫無疑問英語系之教育對培養金融思維有利——主要是投機方面也。可是能從事金融者能有幾人?家庭背景甚要緊也。讓落後之邦仿效英語系就是坑害:印度是例也。

按印度經濟最為人詬病之地方是服務業發展優先:專接他國企業之辦公室工序,謂之世界辦公室也。反之製造業之成長則不過始於金融海嘯時,且迄今亦未成系統:頂多紡織方面小有所成,蓋產業鏈較簡單,容易發展起來也。

印度之情況是印度本為英國殖民地:印度人中懂英語者,不計其數也。

由此觀之倘以中國國情,英語系之一套顯然是無助於中國——中國需要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屬工業範疇也。而綜觀各先進之邦,法、德、意者才適合中國也——法、德、意她們大體是以高端製造業為基,新質生產力也。

那中國高新產業之產品能賣到哪?當然亦不會英語系:落後之邦比較適合,蓋這些地方之市場,尚是白紙一堆也。

說英語系製造業之所以不可能重建,最主要在於英語系本身鄙夷製造業:搞金融錢滾錢更快有回報,合符英語系之性格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