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對於中國產能過剩與否,哪怕是真,實不影響美國:美國早就缺乏生產力也。而最有資格發炮指責者,該是南韓:而且所受之衝擊,亦為最直接也。

這一點不難理解:揆諸全球以日、韓貨,最雷同於中國製造。且再深入比較,亦以韓貨更為惡劣:蓋韓貨,始終洗不脫劣質之形象。何況論成本,韓國即高一截也:與中國製造比,即全處下風也。再說以韓國之國力,能有什麼產能哉?挨打也。

考韓國之產業主要是靠美國豢養——沒市場,說什麼都是假也。

過去中國出於發展滯後,民風閉塞,在市場不成熟下,才讓韓貨有呼風喚雨之機會:即以三星而言,算老幾?與蘋果比,尚不處同一層次也。又如現代、起亞之類,又算什麼?在美國大行其道,不代表在中國同樣也——韓車終歸是爛車耳。再說其他比如服裝之類,賣點又在哪?決非靠幾部劇即能抬高身價也。

換言之就是韓貨在中國市場之好景,根本是不具長久性:按當中國市場步向成熟,即呈兩個型態,為之低價市場、面子消費也。前者,國產品牌以外,頂多落後之邦能佔據也;而後者,除歐洲之法、德、意者,能有誰?輪不到韓貨也。

而即使是國際市場,韓貨頂多能夠守住美國:美國之情形是美國誓死反中國,且必關照韓國也。其他國家則中、韓狹路相逢時,須正面對決也:韓國能自信滿滿乎?

如此一來自然難怪尹錫悅此一歐吉桑,選擇親美遠中:換轉是其他人出任韓國總統,亦同樣態度也。韓國在美國市場起碼有東西能守住——深耕美國已多時也;反之在中國則一來成本日貴,再設廠已不划算,加以中國市場進化至兩個型態後,韓貨在中國勢必高不成低不就——處於尷尬位置也。到底如何選擇,誠理固宜然也。

對此中國實不必太在意:韓國此一國家值得去拉攏乎?始終尤其在經貿上,中國產業升級衝擊韓國實不可免——否則如何轉型哉?與此同時中國之消費型態本是切合國情——能因韓國而改變乎?乃無謂也。與此同時在政治上,韓國盲目親美亦是必然——要改掉之,大不易也。

按韓貨在中國市場之好景,根本是不具長久性——中國產業升級衝擊韓國實不可免,否則如何轉型哉?(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