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國神社引火線

早前有一報導內容可謂搞笑且引發熱議,那就是中國有一網紅遠赴日本,到靖國神社塗鴉寫上「廁所」一詞。所為何事?據當事人曰,是反感日本,堅持把2011年核災時之核廢料倒入大海也。而早於去年,中國已禁止日本海產進口以作回應也。

按靖國神社過去亦不止一次遭中國遊客前來破壞:嚴重者還是縱火也。而一般這些人之動機,是出於靖國神社為供奉二戰時日本戰犯之地方——擺明反日反到底也。

究其實是很難指責哪人:對日本,大可限制中國訪客前來靖國神社,可是一般情形下,如何辨認來者是中是日,誠費煞思量也。而對中國,始終中日之間歷史恩怨相當複雜:尤其是,日本由始至終都瞧不起中國。就如有一說法:日本出口貨品輸美者一等一質量,歐洲次之,惟中國,則質量往往差一大截。歧視乎?確如是也。

亦因此日貨在國人心目中是大打折扣:於改革開放時日貨尚能在中國市場撈一把,可是日企不看重,甚至歧視中國消費者,最終步三星之後塵,不奇怪也。

按三星正是在Note 7爆炸事件裡對中國怠慢,結果敗走中國,至今未見家鄉也。

從歷史角度看中日之間不咬弦,根本就是必然:大體日本是貪圖中國低成本,才大舉投資於中國。就於那個年代中國說不上有消費市場——根本沒人關注也。日本當然不能免俗:可是到中國消費市場成型後,出於日貨性質,高不成低不就——中國市場之商機,擺明不屬於日本也。而至於出口加工,則出於成本高,日本撤離中國也。

於外交上日本一向是親美非常——這是基於日本,是靠美國市場發跡也。於中美交惡之大前提下,日本作何立場,不言而喻也:日本倘繼續親美,尚有市場可守也。

撇開二戰因素,利益缺乏交集,正是中日長期缺乏互信之背景也。

對此這註定是難解:最好辦法是中日間繼續冷戰下去,且還要日本撐不下才算數也。日本之問題是本身比中國早發展,導致日本面向中國,多少會較自負:至於中國如何進步,日本固然沒興趣知道也。

而中國則舉例,起用日本明星代言賣廣告可以乎?萬一其人被指日本右翼,慘矣!

對中國而言舉一例:起用日本明星代言賣廣告可以乎?萬一其人被指日本右翼,慘矣!(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