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之邦難有鴻圖

從是次英國大選,當反映如今英國之境況擺明是死局一個:對新上台之工黨,一大勝即豪言要重建英國,可如何重建哉?舉目四看,找不著北也。

比如現在先有新任外長出訪歐洲多國——欲修補彼此關係也。只是有英國脫歐陰影在:對歐盟講,英國既然主動拂袖在先,回來為哪樁?焉知有否貓膩哉?過去英國在歐盟內所享得之優惠,如今能重獲乎?不論在情或在理,說不過去也。

事實上工黨新政府本亦沒有具體對策道出:只是當鴕鳥迴避迴避也。

進一步說這牽涉深層次問題:英國今天之尷尬倘撇掉脫歐因素,實非獨有,而是舉凡先進之邦皆如是也。先進之邦什麼問題?那就是難以再拚發展也。

誰都清楚英國貴為傳統先進之邦,成本高即為死穴:反映在製造業方面,一敗塗地也。而貴為英語系鼻祖,英國又好金融,務虛擬,重短期:凡事不會想長遠也。事實上早於二次大戰後不久,英國即被譏為病夫:反而是加入歐盟後,藉金融業,才彷似鳳凰再生也。然亦因此,讓英國誤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脫歐時已反映出也。

按英國既為傳統上先進之邦,能發展之空間必不會多:比如基建者,須再加大乎?而市場飽和誠顯而易見:商機者,仍能有乎?而國民則一般傾向保守:夫保守者,對引進新事物不感興趣,認為自己固有一套,根本尚夠用也。

如此心態揆諸其他先進之邦,亦如是:舉例日本,正是以排外見稱也。而美國如今亦是保守派當道:川建國為代表也。

究其實倘從另一角度看,落後之邦之優勢是,一旦要拚發展,較易有成績也:於一個白紙一張之市場裡,只發些許力,成果乃不同凡響也。即以中國而言,改革開放早期本是處處空白:經濟增長率雙位數,基數低之結果也。而越、印或其他落後之邦,亦是同樣道理:於過去沒人投資下,一旦被開發,容易滋生暴發戶也。

相反例子如英、美、日、加者,正是缺乏突圍空間:社會成熟極致也。

凡事總是一體兩面:除非落後,才有拚經濟、謀發展之空間,否則難有鴻圖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