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各國反應談

倘說中國是電動車之表表者,先進之邦反應如何?倒各有各盤算也。

比如,歐洲大多車廠已有推出一系列電動車型:最先有「波子」,幾年前已有專門車型賣;接著平治短短幾年,更有完整產品線也;而法拉利亦於來年推出全電動跑車——有待機而起之意也;尚有其他比如瑪莎拉蒂——總之就族繁不及備載也。

竊以為歐洲車企主要旨在買個保險:賭一下電動車是否真能普及,而成主流也。當然押注是有風險:短期賺錢與否,不重要,僅防患於未來也。

按歐洲電動車整體與中國差異在:前者較注重駕駛體驗也。這是歐洲車一貫之賣點——豪華品牌之定位也。對比下中國車彷彿本末倒置:好像把車視作手機、數碼產品般,流於古古怪怪也。更遑論駕駛體驗——中國車企無一標榜此也。

那美、日方面又如何?竟似抱殘守缺:像美國,福特等本亦有研發電動車型,惜現今卻停止。何也?開宗明義嫌缺賺頭——從短線角度看,確如是也。而日本亦全面看衰:舉例豐田,甚至認為電動車終遭滑鐵盧,不成氣候也。當真乎?尚需時間證明:連同三菱、鈴木等一系列者,擺明態度鮮明,不願作出改變也。

按美、日之短視平心而論並非全錯:以盈利角度,電動車者,確是不值得押寶也。就看二手車市裡電動車一般不保值,當可明瞭:對消費者,為新興事物掏錢,有當白老鼠之風險也。何況未來電動車之前景實猶未可料:或會大為普及,亦有全軍覆沒之可能也。誰能說準電動車終會大獲全勝?尚有很多事要做也。

究其實當中國欲藉電動車超越先進之邦時,論本質,做實驗也:惟此中消費者到底感受如何,誠不得忽略也。

惟當然美、日反電動車另一面,是保守心態作祟:對美國保守派,燃油車者,他們集體回憶也,焉能拋棄哉?而對日本,倘能守住美國市場既有都利益,又何足懼?反正中國車美國必然抵制也。

歐洲車之情形是北美市場整體難守:北美者,日、韓車之天下也。中國市場之利益,乃要命得多也:不得不顧慮也。

究其實當中國欲藉電動車超越先進之邦時,論本質,做實驗也:惟此中消費者到底感受如何,誠不得忽略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