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之涵義

近來中國公布成功發射一枚洲際導彈,頗為震驚外界:此間嘖嘖稱奇者是,美國不但沒第一時間批評,且不多加開腔也。被嚇壞乎?似如是也。

按發射洲際導彈從舉世之經驗看,成功者反而不多:哪怕是美國,亦是失敗佔多數也。此間主要在於導彈此一東西從科學角度說,總不能脫離物理定律:以常理論,射如此遠總需燃燒大量能量,且發射之平台以至導彈本身,大小需合適也。如此一來消耗之物料必然多:情況一如火箭升上太空,類似之條件也。

原則上中國要炮製如此導彈不難:以中國工業、科技之能力,萬事俱備也。而揆諸實際,這很考驗一國之工業實力也——美、蘇冷戰年代其中焦點之一正是太空競賽,而太空者,本為未知之環境也。於此中科學研究之投入,自然不計其數也。

按今美國之困難正是製造業衰頹:光是導彈發射平台,大工程也,更遑論導彈本身也。一旦缺少製造業之支援,能如何辦?靠一張口吹牛皮,緣木求魚也。

究其實此間重點在於中國發射洲際導彈成功,是有什麼意義?以是次說,射程範圍竟遠至東太平洋跨越夏威夷:弄不好,直達美國西岸也。且如此一來,中國理論上,已可控制太平洋大部分地區:倘要包圍台灣控制台灣周邊海域,沒問題也。且另一方面,嚇壞日本、澳洲這些地區:同樣在中國導彈射程之範圍內也。

換言之於震懾美國之餘,像日本之流,對中國更反感,當可期也:事實上日本已第一時間向中國抗議,然意義在哪?徒然束手無策耳:非技術之問題,美國不許妄為也。至於澳洲、菲律賓則更如是:於此中,美國幫不上忙也。

過去中國於太平洋地區,所遇之局限是海、空方面之控制能力不足:此間需在造航空母艦、戰鬥機以至遠程導彈方面,多多投入也。且此中所消耗者是時間:必急不來,蓋事涉龐大工程也。

從戰略角度說,美國越是反中國就越是適得其反:中國戰狼外交,某程度是反作用力,而作用力者,美國也。越是迫得緊反彈就越大:論本質,自作自受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