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動消費不二法門

自從川建國回鍋狂加各國關稅起,美國即掀起一片搶購風潮:尤其低價門店、超級市場,佈滿人龍,蓋要囤貨,生怕日後貨品更昂貴也。

根據紐約市一名46歲女程式員說,現在舉凡外出都會自備食物、水瓶,盡量不買外賣食物——能省則省也;又科羅拉多州一名31歲電訊員亦曰,自己不預期在可見未來能每月收支平衡,遑論存錢退休也。另芝加哥有一名62歲紡織品店家,還說關稅迫使自己生意做不下去:店家有25 名員工,皆即將失業申請救濟也。

如此看來一般美國人之生活看似風光,實則經不起考驗也。

那到底美國消費市場是如何一回事?根本靠低端市場:按美國消費者很多都是囊中羞澀——有生活壓力也,因之在消費上,一樣對價格敏感也。

此間美國最著名低價店為沃爾瑪——英語WalMart是也:一向以來沃爾瑪最鮮明之招牌,天天低價也。而如何做到低價?從落後之邦進口:起先為中國,至金融海嘯後中國成本日貴,乃多了向越南、印度、墨西哥者進口也。

如今川建國狂打關稅戰,倘專針對先進之邦並沒甚大不了:殃及落後之邦則另外說法也。尤其考慮到美國消費者之真正購買力——能說不要命乎?倘是奢侈品倒是沒所謂:一般日用品倘太貴,於民怨沸騰下,加關稅者,能說非政治自殺乎?

由此即反映一關鍵問題:到底如何消費才會活躍?一般而言物價太貴是有壓抑效果——美國現在是為例也。另一方面不能假定消費者普遍皆是紈絝子弟——沒日擲千金之能耐也。而以低價促進消費不但美國:連歐、日亦如是,蓋因不二法門也。

按先進之邦之情況是生產成本普遍高昂:大體僅歐洲之法、德、意才能有產業在,蓋其所生產者,奢侈品也。英語系擺明是性格問題——不適合搞製造業也;至於日、韓則是文化上始終流於淺薄——其製造業節節敗退,與叫不起價,大有關係也。

現在中國儘管生產成本優勢尚在,顯然不及幾十年前:倘欲帶動消費,多從落後之邦進口誠不得不如此,且要穩定物價也!

到底如何消費才會活躍?一般而言物價太貴是有壓抑效果——以低價促進消費不但美國,連歐、日亦如是,蓋因不二法門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