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需振興觀光乎?
當美國拚死反中國使中國訪客前來美國受阻——往往被指為間諜也,竟有很多國家與中國同一處境:原來話說自川建國回鍋以來,好些國家比如德、法,其訪客竟常遭美國拒入境也。其中有一例為法國教授:事前曾狠批川建國,懷疑與此有關也。
與此同時有拒到美國旅遊者,且以加拿大為首:以是年2月作例,從美國返回加拿大之自駕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24%。剛好適值川氏加關稅,加人義憤填膺時也。
又據美國官方數字顯示,3月乘飛機前來美國之非公民人數,比去年同期少一成也。
乃因此有評論指,因川建國和其政策,導致舉世皆對美國反感——繼而抵制到美國也。而有指美國損失或達數十億美元:高盛之預測更悲觀,少900億美元也。
彷似言之成理般:哪怕反感川建國,終歸短期之事,且需作深入剖析也。
蓋因過去幾十年來對大多數人說,美國者,並非什麼旅遊熱點——總覺稀奇古怪也。比如美國有多少像話之觀光景點?寥若晨星也。又如美國為購物勝地乎?不見得也。而美國自己,亦素來少有在旅遊業上發力——未嘗見有什麼大動作也。
另一方面通常只有名不經傳之小國,才會以旅遊為經濟支柱——如馬爾代夫之類也。
正常說旅遊業對一國之經濟,好比一頓晚餐之甜點——一般留到最後才品嚐也。而此中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一大缺陷,是不可靠——遊客能有多少,哪能保證哉?人口偏少之國家尚可藉觀光業吃飯:對大一些如加拿大只能杯水車薪,遑論美國也。
竊以為短期看旅遊業到底景氣與否,尚要看匯率走勢:倘一國貨幣超強,通常難吸引遊客,蓋於當地花費,昂貴也。美國正是敗在美元之儲備貨幣地位:美元估值一直高位,於是不但旅遊業,就連龐大貿易赤字,正是由此而起也。
按止至目前,尚未見川建國有意欲著眼於旅遊業:旅遊業者,難以讓美國再次偉大也。某些反川氏分子或欲藉旅遊業攻擊川建國:擺明弄錯重點耳。尤其美國始終不是馬爾代夫:沒人視美國渡假天堂也。
只是哪怕重建製造業、消滅貿易赤字對美國,亦是空中樓閣:橫看豎看,奢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