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重振幻象

很多人說川建國狂加關稅最即時之影響,為經濟衰退:美股大挫是為例也。而有報導指美國於經濟衰退陰影下,平價店銷量大增——其背後意思是,欲勒緊褲頭也。

可是問題在於平價店在美國是一直很普及——消費者是普通人家,有省錢之需要也。如此一來,決不會在近來才多些人光顧——反而更大問題是自拜登在任起,美國遭逢超級通貨膨脹,教美國人吃不消也。而川建國狂加關稅則讓局面惡化:哪怕是平價店,未來貨源能從何找?委實大哉問也。

報導總有不盡不實之處:可是川氏政策背後所帶來之苦果,誠不難預見也。

到底川建國大打關稅戰能否讓美國製造業再生?答案明顯是否:正常說於美國設廠者,賠本生意也。可是於高昂關稅下生活總得繼續——儘管未必沒豁免,物資缺乏短時間內,不可免也。而物價上漲者,正是此等局面之反映也。

又或者尚有一可能:比如民間自行製作日常所需東西,亦未嘗不可也。

這就事涉何謂貿易:打從人類有貿易活動起,只要是貿易,通常是奢侈品、貴價貨之買賣。這是基於一來賺頭較多;二來這些奢侈品於性質方面,往往獨一無二也。

此間最為典型者是為酒:像香檳、白蘭地之類,大抵一定要於法國某些地區釀造,才算數也。又如「波子」德國以外並無工廠,法拉利則長年僅一家廠在意大利——對消費者說,這些東西要指定於某些國家生產,才為之值價也。

於舊時代尤其農業社會,一般日用品是自家製作——比如,哪有鋤頭貿易此回事哉?哪有筲箕貿易此回事哉?甚至食物方面,倘非一些山珍海味,自己種植即可也。就算是工業社會,倘成本上有優勢,亦是毋須進口——哪怕有進口,奢侈品而已。

按美國現在之情形是成本高昂之結果:專從落後之邦進口,其背後含義是,自己生產不划算也。當然這是設廠方面而言:倘個人方面找些二手、廢棄物改造一下,循環再用,實不涉太大成本也。

或許屆時美國會湧現大量DIY:包括車輛,二手改裝又改裝也。質量肯定沒有——然本質上川建國之目標,乃告實現也!

到底川建國大打關稅戰能否讓美國製造業再生?或許屆時美國會湧現大量DIY:包括車輛,二手改裝又改裝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