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英、美協議以外

自川建國大打關稅戰以來,其首個貿易協議於最近即達成——與英國是也。這本來不令人意外:只是事前外間大多預計必是日、韓,同時亦有說印度也。日本方面,石破茂似是欲採拖字訣——談判時消極態度也。南韓則因沒尹錫悅,且要顧及補選——短時間群龍無首也。而印度則似談得成,卻又好像不是:一樣拉拉扯扯也。

只是哪怕美、英達成協議,其意義在哪?恐怕形式多於實際——指者是示範效果也。

首先是美、英關係之穩固,根本是眾所週知——由二戰到美蘇冷戰再到現在,始終如一也。而且美、英之經濟結構頗為雷同:皆製造業空心化,不太多交易也。如此一來談判必不會太複雜:不像其他例如日本、歐盟,有產業之羈絆也。

於正常貿易談判裡,一個國家,會隨隨便便中門大開乎?不會提出辛辣之條件乎?如此輕易達成協議,除非一個可能:預測沒啥損失也。或準確說:貿易有限也。

按像美、英關係那種特殊性質,揆諸全球可謂奇異:彼此共同利益只限於政治上,一般而言,比較危險,蓋此中,缺實質利益糾葛也。而何謂實質利益?貿易方面即為其一:一方提供貨品,對方亦同樣也。於軍事上過往每當美國對外用兵,英國例必跟隨:可是論正常,對方出兵於己何干哉?彷彿生死與共,奇怪也。

美國與日、韓之情況看似與美、英關係類同:根本日、韓純粹美國走狗,性質有異,談不上情同手足也。而美國與歐盟、歐洲國家較多是競爭關係:空中巴士、波音是為例也。美國與澳、加尚遠不及與英國合作無間:其中加拿大,還被川建國坑慘也;美國與落後之邦則純粹相互利用——此點光看印度,已一葉知秋也。

究其實對英國說,以其今天之國力,依仗美國是必然:正常說沒多少國家會尊重英國也。尤其英式規章放諸今天,多少流於突兀:彷彿不適合當今之世也。而親美對英國主要勝在同文同種——比如教英語,多少是一門大生意也。

總言之美、英關係早就已超出川建國本身:誰任美國總統情況始終如一,且好在川氏對英國,本來就不太壞也。

按像美、英關係那種特殊性質,揆諸全球可謂奇異:親美對英國主要勝在同文同種——比如教英語,多少是一門大生意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