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嫌盟友包袱也

當川建國打貿易戰時一旦扯上中國,以刻下情況看,顯得尷尬非常:一方面反中者,共和黨之所欲也——美國朝野素以共和黨反中最狠也;另一方面川氏又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內——有嫌棄她們之意也。如此一來倘川氏欲把貿易戰視作反中工具,乃矛盾重重也。

比如,焉能在抵制中國貨同時,一併抵制他國貨?要知道以美國之情況,一來美國缺乏發展製造業之土壤——要大幅改造,成本不菲也;二來找到其他貨源,乃抵制中國貨必要前提——通常來自落後之邦,比如越、印也。一旦連越、印亦不放過,狂加越、印貨關稅,豈非自絕後路哉?偏偏現在川氏政策,正是有此等傾向——大概除英國才算例外也。

如此一來對川建國,在對中國政策上亦是混作一團:比如川建國想要格陵蘭,即瞎說是因中國欲覬覦該島——明眼人都清楚對中國說,以格陵蘭地理位置,能方便介入乎?且應當指出就連加拿大者亦是反中最狠:原則上要排除美、加對格陵蘭之影響,挾太山以超北海也。

有指川建國之團隊欲藉貿易戰脅迫他國反中:除非減免各國關稅,否則免談也。敢問跟從美國有何好處?川建國就是連好處亦不願付:像加拿大之情況是,竟誓死反美也。

竊以為此中或有一因由,那就是美國對維繫與盟友之關係,益加力不從心:得提供很多好處也。比如在經貿上,大力開放市場:日、韓正是因此,才有些經濟成就也。可是代價亦很明顯:美國對日、韓長年貿易逆差也。那能解決乎?惜一旦如此,又如何關顧日、韓哉?

從地理棋局看日、韓是反中上佳棋子:解決對日、韓之貿易逆差,犧牲此方面戰略也。

類似情況亦發生在歐洲:所謂美歐關係不過冷戰年代產物:為抗衡蘇聯,美國才多加關照歐洲也。現今還需要乎?從川建國之態度已可見:其人常要求歐洲在軍事上自掏腰包,蓋美國不欲,亦不能再負擔也。而共和黨人甚至有拉攏俄國之想法:為反中,不惜忘記過去也。

尚有一眾落後之邦,美國援助說削就削:在川氏看來,統統沒利用價值也。至於戰略上會有何後果,更非川氏所關注也。

總言之是成本上之困難:越多盟友,所付出之成本越大,且隨時無邊無際也。美國過去出賣盟友之例子多如牛毛,正是如此問題:本質上,是不值得再關照下去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