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中澳哪合拍哉?

根據中國駐韓使館7月9日於網上發文,指出南韓有政治勢力舉行反中集會,並謂或有人作出過激行為。另中國駐韓大使在一論壇上批評個別報導刻意詆譭中國,有煽風點火之意也。

另7月14日則有澳洲總理突然訪問中國——作為四方聯盟成員,何必忽然訪中哉?一反常態乎?有急事請求乎?有指是因應川建國大打關稅戰——其中澳洲總理還說,欲在鋼鐵產業多與中國合作也。可是一般尚不看好中澳關係:主要以過去經驗看,沒好結果,何況澳洲者,英語系一分子也。

兩事看似不相干,涉及中國與周邊之關係:韓、澳兩者最大特點是攸關美國。其中南韓者,美蘇冷戰之產物也;而澳洲則為英語系——英語系普遍反中最狠也。

先說南韓,看似中國反應過度:按南韓反中國本就並非什麼奇哉怪事,蓋中、韓彼此為近鄰,易招來矛盾也。另一方面當中國致力於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是直接衝擊南韓——方方面面,輾壓韓貨也。一旦構成生存壓力,韓人能不反中國乎?可是從中國角度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不得不為之:要產業升級,中國產業,才能有煥然一新之景象也。

現在南韓反中氣氛正是如此背景:並非一如廿年前般韓人投資設廠,享受中國低成本也。那時韓人尚能賣些韓貨到中國:趁中國民智未開時,撈一把也。現今當然不能:隨著見識增多,中國消費者普遍嫌棄韓貨,覺得其品牌形象不上不下也。

因之尹錫悅在任時親美遠中是有其必然性:哪怕不反中,加強與中國之往來實不必要,何必徒費工夫哉?而到現在有李在明:在民意面前,能有什麼選擇哉?何況尚有美國也!

至於澳洲方面則是一來,英語系色彩甚濃——不可能不厭惡中國也;二來軍事方面——澳洲亦有野心染指東南亞也;三來產業方面,澳洲始終流於成本高昂——以原材料身分出口或沒什麼,加工則不能矣。

按倘中國欲探尋原材料和礦產,選擇多得很:像非洲、拉丁美洲之類,成本相宜得多也。光顧英語系整體上是交智商稅:各地原材料倘是同一類,不會相差太多也。

總言之不論中韓、中澳皆是奇怪之組合:一個美國所扶養——中美對立時能有指望乎?另一則英語系——中國不宜多往來也。哪怕有川建國在亦如是:合則來不合則去,平常不過也。

按不論中韓、中澳皆是奇怪之組合:一個美國所扶養——中美對立時能有指望乎?另一則英語系——中國不宜多往來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