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與通縮
具體政策方面比如限制稀土出口:從外交上其實效果存疑,至少供應上,本土優先也。又如國產替代進口——通常高科技方面,特別在美國打壓下,不得不如此也。
從外交方面說中國近年重點多集中在落後之邦:比如非洲、拉丁美洲,原材料來源地也;又或廉價生產基地——致力鞏固彼此關係,莫讓美國有可乘之機也。對比則是先進之邦:像加拿大,資源豐富,惜成本太貴,不值得去拉攏也;而日、韓亦雷同:中國乃疏遠之也。
或生動些描述中國現在之政策:食物保證足夠供應,管他有否芝士、龍蝦、巧克力、象拔蚌之類吃也;又有否平治、「波子」、法拉利之類開,不重要,只要有車可用足矣。
按保證供應鏈之政策一大好處是穩定物價:近年頗有人關注中國目前出現通縮,顯然是多慮也。通縮一定是不好乎?穩定物價時,出現之副作用耳。又或,難道要弄到廣大百姓喘不過氣才叫合理?擺明無稽也:生活壓力太大很多時候,社會動亂之因子也。
美國正為例:按近年美國出現超級通貨膨脹拜登已解決不來,川建國之關稅政策,更是火上澆油也!偏逢川氏矢口否認:甚至說未來發生通貨膨脹之概率,遠低於隕石撞地球也。
試想倘美國抵制中國貨,以美國成本之高昂,按理該多拉攏一眾落後之邦才是:可是川氏加關稅不止加中國:連落後之邦亦加,且還是兩、三成甚至五成也。豈非怪哉?難怪越打越糊塗也:彷彿是在自殺也。
另一方面中國近年一直對寬鬆貨幣政策不積極,亦出於此擔憂:不但徒然抬升物價,生產成本亦是也。尤其在今天中國之生產成本對比二、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大有所成前,抑制物價者,必要也。亦因此通縮擺明是幫大忙:決非洪水猛獸也。
究其實內捲此回事亦是穩定物價之過程:所謂價格戰者,不全是壞事也。治內捲事實本是不必要:於價格戰過程中總會淘汰一些劣質企業,且過後,促進產業升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