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國庫、稀土

按川建國對外彷彿很喜歡抽關稅,不管三七廿一:其人甚至認為關稅可充實美國國庫也。當真乎?聽來像吹牛皮:有人批評一旦貿易萎縮,關稅收入,一場空也。

可是綜觀古今,抽關稅作為官方收入來源實非缺乏先例:比如東亞地區像中、日般,以前抽關稅時,比較沒阻力也。尤其東亞傳統農業為主,大抵自給自足,甚而不假外求——很多進口大多僅屬奇珍異寶,原則上對一般百姓,沒意思也。哪怕時至今日,像平治、香檳、香水、法拉利、白蘭地之類,依舊是對外貿易之主角——不消說,奢侈品也。

除此之外昔日之歐洲亦如是:一般在戰爭時期,國家會從對外貿易中抽些關稅,作為軍費之支援也。而那時歐洲貿易通常事涉高價品,比如各種酒類、奇珍異寶或香料——不同現在,其時香料一般較難尋覓,且以全球而言,栽種不普及也。

正因此對舊時一般平民,貿易頂多點綴性質:進口貨於很多時候,不管用也。然即使如此,抽關稅對國家之庫房亦不無裨益:尤其對民間,不會有太大衝擊也。

可是說者是舊時——農業時代之做法也。現在則不然:倘以美國而言,其情形是產業空心化——原因不論,物資乃不得不向外尋求也。這是先進之邦先天缺點:尤其因成本貴,頂多只能生產高端貨、奢侈品。而日常生活所需者,則僅能依賴落後之邦也。

如此情境抽關稅乃有很大問題:重建製造業說就容易,美國尚有條件乎?好比要在沙漠上建綠洲、植樹造林:所付出之代價不可謂不大也。美國人承受得起乎?

川建國顯然不理解此點:其想法停留在二次大戰時期也。

從另一角度說,以美國之國情,是很難嫌棄一眾落後之邦:於戰略上倘要反中,少不免要抵制中國貨也。可是替代貨從何找?必是其他落後之邦:鄙夷歐洲究其實沒所謂,蓋奢侈品者,可有可無也;惟倘反如非洲之類則不然:比如,說不定非洲蘊藏豐富稀土也。

近來有英語系報導引述消息,謂川建國正覬覦緬甸之稀土,並欲籠絡緬甸——以因應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也。可是過去美國與緬甸一向鮮有往來,能乎?於反中面前,顧不得如此多也:什麼價值觀之類皆不重要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關稅戰靠後果定奪

中美貿易回歸虛幻

疑美之心不可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