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9的文章

人口重質不重量

圖片
說到中國人重量不重質,早於古代就已如是:比如打仗,中國人之戰法通常靠人多,以為人海戰術是萬靈丹,萬試萬靈。結果?茲舉一例:明朝與清兵打仗,慘敗收場也。 軍事行動並非人多就是優勢,還要取決許多方面──像美國,以其人口規模,打阿富汗打伊拉克打敘利亞,統統不認輸也不行。 而重量不重質之觀念,亦為中國帶來另一後果,正是人口過剩:近代中國之所以屢受屈辱,不在其他,就在於人口爆炸。人口一過剩自然就資源緊張,而一緊張,必內戰不休也──民國時代軍閥混戰,即為一例。其時當兵乃過剩人口除務農外,唯一出路,故當北伐後蔣介石一裁軍,就爆發中原大戰——被裁軍人彷徨也。 整體上中國人口過剩之問題,是要到改革開放時,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才稍見舒緩──千千萬萬國人之所以能踏入小康,計劃生育,是為秘訣。倘非如此,中國必一如印度、菲律賓、墨西哥,被過剩人口拖垮也;而經濟如何再增值,終必打個折扣也。 試想倘人多就是競爭力,印、菲、墨大概可成世界最強經濟體,惟事實又如何?以墨國為例,與人口稀少之加拿大比較,相形見絀也;菲律賓與新加坡比,尷尬也;印度經濟看上去很強,孰料敗絮其中也。 很多時候人對經濟之作用,不在乎「量」,而在乎「質」:一部機器之發明,已可減省不知多少勞力。勞力在大多數情形下,並非無可替代:相反勞力過剩,對科技之進步,妨礙也。改革開放早期因著力為過剩勞力找出路,中國科技著墨有限;到人口增長受控,科技才見大躍進也。 除此之外人之價值,尚在於一個人,有否解決問題之能力:有之,就能成另一喬布斯、任正非。只是並非人人,皆有發明解決方法之能力──人多不能好辦事也。 總言之,要改變重「量」之觀念,轉為關注「質」,才是深化改革之關鍵。只是如此一來,就要摸著石頭過河,蓋中國之歷史、經驗,給不了借鏡也。 按千千萬萬國人之所以能踏入小康,計劃生育,是為秘訣:倘非如此,中國必一如印度、菲律賓、墨西哥,被過剩人口拖垮也。(Shutterstock圖片)

重量不重質之憂

美國圍堵華為之所以是徒勞事,究其因,乃一國之企業,從來不會因外國打壓而崩潰——揆諸全球,如此先例基本沒有。以華為而言,按華為之生意全世界都有涉獵,美國能打壓多少?白宮那些窩囊廢以為可以,結果碰一鼻子灰矣。 換言之,倘擔憂中國經濟或企業,非在美國,而在自身——自身作錯決定,經營不善,才是重點。以國情論,中國之問題就如筆者所言,為青壯過剩、借鏡劣質。青壯過剩之所以是問題,實因青壯通常缺乏經驗,不利打質量戰;借鏡劣質之所以是問題,乃因一旦拜錯師,會越學越錯,讓自己走歪路。 然除此二點,尚有一項是很要命,那就是:重量不重質之觀念。 如何為之重量不重質?茲舉一例:世界各地葡萄酒價格高昂者,一般產自法國,然舉世葡萄酒產量最多是哪國?意大利也。那意大利葡萄酒很好賣吧?又不是,蓋意酒能出口者實很少,且通常其價格,僅是廉價水平──比法酒差太遠也。倘萬事只看量,意大利葡萄酒該最具競爭力吧,然事實卻不然也。 筆者一次於國內某餐館,見餐牌上有賣餐酒,最貴者竟是意酒。一看就知,是欺負國人不懂貨——只要一說意國產葡萄酒世界最多,就行矣。 又如中國生產很多家庭電器,然其名聲卻不如日本。只是倘拼量,日本是不及中國。 同樣,中國人口數目夠多,量多又如何?倘知識水平不足,量多反成負累;相反知識水平足,競爭力無限也。 搞經濟從來是拼「質」不拼「量」,且「質」,才是競爭力之核心。數字往往僅能反映「量」,卻難以反映「質」。以華為而言,看其規模是大,員工數目夠多,業務遍及逾百國家,然凡此皆非重點:華為之成功乃在於其研發基礎、產品質量,皆夠好,離世界級不遠也。惟應當指出,中國企業經營去到像華為般水平者,尚是鳳毛麟角──小米未到此水平;騰訊也未到;聯想更不用說矣。 故中國深化改革,任重道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