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重質不重量

說到中國人重量不重質,早於古代就已如是:比如打仗,中國人之戰法通常靠人多,以為人海戰術是萬靈丹,萬試萬靈。結果?茲舉一例:明朝與清兵打仗,慘敗收場也。

軍事行動並非人多就是優勢,還要取決許多方面──像美國,以其人口規模,打阿富汗打伊拉克打敘利亞,統統不認輸也不行。

而重量不重質之觀念,亦為中國帶來另一後果,正是人口過剩:近代中國之所以屢受屈辱,不在其他,就在於人口爆炸。人口一過剩自然就資源緊張,而一緊張,必內戰不休也──民國時代軍閥混戰,即為一例。其時當兵乃過剩人口除務農外,唯一出路,故當北伐後蔣介石一裁軍,就爆發中原大戰——被裁軍人彷徨也。

整體上中國人口過剩之問題,是要到改革開放時,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才稍見舒緩──千千萬萬國人之所以能踏入小康,計劃生育,是為秘訣。倘非如此,中國必一如印度、菲律賓、墨西哥,被過剩人口拖垮也;而經濟如何再增值,終必打個折扣也。

試想倘人多就是競爭力,印、菲、墨大概可成世界最強經濟體,惟事實又如何?以墨國為例,與人口稀少之加拿大比較,相形見絀也;菲律賓與新加坡比,尷尬也;印度經濟看上去很強,孰料敗絮其中也。

很多時候人對經濟之作用,不在乎「量」,而在乎「質」:一部機器之發明,已可減省不知多少勞力。勞力在大多數情形下,並非無可替代:相反勞力過剩,對科技之進步,妨礙也。改革開放早期因著力為過剩勞力找出路,中國科技著墨有限;到人口增長受控,科技才見大躍進也。

除此之外人之價值,尚在於一個人,有否解決問題之能力:有之,就能成另一喬布斯、任正非。只是並非人人,皆有發明解決方法之能力──人多不能好辦事也。

總言之,要改變重「量」之觀念,轉為關注「質」,才是深化改革之關鍵。只是如此一來,就要摸著石頭過河,蓋中國之歷史、經驗,給不了借鏡也。

按千千萬萬國人之所以能踏入小康,計劃生育,是為秘訣:倘非如此,中國必一如印度、菲律賓、墨西哥,被過剩人口拖垮也。(Shutterstock圖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