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淺說戰狼外交

圖片
近年外間有說中國在搞「戰狼外交」。這大抵是基於中國一些看上去頗重手之動作,比如限韓令;又如去年末大加澳洲酒關稅;再到本年頭,制裁廿八個美國共和黨人。 現實中弱國本就無外交——有時一些殺雞儆猴之動作,必須也。過去美國如何對古巴?如何對伊朗?又如何對北韓?行動正當與否,不重要,重要是有震懾效果。 當然自身具條件亦很重要:北韓又小又窮,與美國談判卻毫不怯場。原因?背靠中、俄兩大國也。 至於戰狼精神,則揆諸古今,環境迫逼之產物:按倘人類身處之環境、形勢嚴峻惡劣,則為求生存,不得不彪悍也。比如游牧民族,通常予人驍勇善戰印象;又如古代日本,本是內戰連年,形成一套武士精神,且深入民心也。對比則是朝鮮:其形象是腐朽文士官僚,蓋因少受迫逼也。 按華為素以狼性見稱:受美國打壓下,迫使華為上下具備憂患意識,且要不畏艱險,雄心萬丈,豪氣干雲。 中國幾千年來之歷史,正是告訴一點:越具狼性之精神,越有助於生存。漢代武功非凡,攻伐匈奴打至西伯利亞,並使西域諸國臣服;宋朝富庶,可是武功不濟,受後世所鄙夷也。 吳京拍《戰狼》系列成功大賣,是有其原因在:國人普遍崇尚戰狼精神。另限娘令是有民意基礎:韓式人妖明星背後所帶來之內涵,不利於生存也。推而廣之在消費上,歐洲有一款車曰「瑪莎拉蒂」,因外觀像戰狼,夠霸氣,受國人所歡迎;而另一款為迷你車「Fiat 500」,其氣質太小家,彷似一隻蟑螂,深受國人厭惡也。 當美國常攻擊中國時,某程度是刺激國人之狼性——不輕易屈服也。 官方報章《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正以尖銳言論見稱:其人之評論多是以官方立場,攻擊英語系,或與中國有矛盾之國家。倘在對方角度,胡之言詞或很刺耳:算是中國狼性之表現也。 美國常攻擊中國時,某程度是刺激國人之狼性——越具狼性之精神,越有助於生存也。(瑪莎拉蒂官方圖片)

美製造業死穴難解

拜登上台其中一大動作是重振製造業。然能乎?不是沒人嘗試:幾年前川建國亦是作如是辦,結果一場空也。拜登會是例外?不樂觀也。 按設廠乃一種很難做之生意。此中關鍵在於成本龐大:比如人手,不能僅小貓三、四隻;機器、器材除購置時昂貴,保養、折舊亦是難題。尚有地方,要足夠大,否則難大規模生產也——廠房本身亦為成本。概言之,耗資源也。 惟負擔得起成本尚未夠:製成之貨品賣出去,有否市場?倘賣不出,則成本豈非白花哉?得要研究市場也。另工廠之員工動輒幾百,如何管理?如何協調?倘處理不好,生產進度,乃打個折扣也。 總言之,做廠賺錢說易行難:不但燒錢,尚難在如何確保盈利也。一般賺錢之工廠,主要是靠自身招牌夠響,又或,擁有一些發明專利。茲舉一例:車廠中以法拉利盈利率最高,有五成;平治次之,大約三成;普通牌子諸如豐田、福特,則頂多兩成也。 而倘是代工,即是專接大客訂單出貨那種,情形更糟:按蘋果外判予富士康,貨品每件盈利盡歸蘋果,富士康則微不足道。且富士康相比蘋果,何來品牌力哉? 換言之對美國商界,設廠,並非肯不肯之問題,成本一關難過也;且「美國製造」此一詞,是金漆招牌乎?成本高又難找市場,乃美國重振製造業之死穴也——看美國商家寧可設廠於法、德、意,堅拒設於美國,已可見一斑也。 說到底美國本就缺乏發展製造業之土壤:一來美國隔著一個大西洋、一個太平洋,有地理之隔閡;二來美國立國至今不過二百多年,文化底蘊不足,導致美國製造之產品,難以賣出好價。與此同時美國人之性格特質,亦很頭痛:按美國一向不脫英語系本色,個人主義至上,導致一集體起來,相應一盤散沙、冥頑不靈,難以協調。比如,倘一有不滿即罷工、抗議,則工廠如何運作? 美國人那種自己優先之個性,較適合從事一般貿易,或農業:按於美國,耕田靠自動化,毋須動用大批人力,且設備哪怕再貴,對諸人工,小本而已。 因之美國製造業之命運,是文化決定:自身條件不濟也。

美國基建無的放矢

拜登宣布推出二萬億美元基建大計,並以加稅應付。為推銷計劃,他還扯上中國,形容美國不能落後於之。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但凡基建大計,首要煩在金錢:尤其以美國現今之財政,基本破產,哪怕加稅,倒未能夠應付。如此一來,美國要更依賴中國——著中國多買美債也。屆時美國還敢硬拚中國乎?沒條件也。 試想中國一旦發威,不再買美債支援美國,則美國政府能不停擺乎?地動山搖也。 當然基建是可視作投資,然就要看回報:比如,究竟要建些什麼?公路、鐵路、橋樑隧道之類,美國本身沒有乎?何況以美國人口分佈,多集中東、西岸,而兩岸之城市,本來不缺基礎設施。內陸地區建設較少,惟如此多基建幹什麼?倘沒需求卻拚命建,豈非一一成大白象? 一言以蔽之,經濟定位也:發展之目的是何也? 以中國而言,中國在基建上之動作,無疑很大、很多,整體來說,是具宏大目標。比如中西部諸省,素來落伍,倘要引進投資比如設廠之類,是否需先搞好基建?西部比如新疆、青海,天然資源豐富,要運輸到東部,基建是否亦有需要?其他諸如供水、供電之類,則更毋庸多言也。 另中國尚有一考慮,那就是要把人口分佈均勻一些:比如一帶一路,其中之好處是使中西部城市,能夠得以發展——成對外中轉站也。過往主力出口加工,一個結果是,人口極集中於東部,尤其京滬穗深。長遠看,對中國不利也——從高房價已可見也。 美國之情形是有異於中國:中國因搞一帶一路,方便溝通歐亞,基建乃有價值;反之美國,缺乏發展製造業之土壤,且經濟定位不明,基建乃無的放矢也。 又或者有個想法:以美國地域之廣袤,大可發展農業——當然指大規模那種,以機械耕作、收割、施肥、灑水等。換言之,當世界糧倉也。倘美國藉出口糧食諸如大米、小麥到中國,以縮小貿易逆差,當可互惠互利也。 只是如此一來,基建乃毋須大規模——起碼不用兩萬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