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4的文章

成熟市場盡苦惱

圖片
說到Tik Tok之所以說是煩惱自尋,究其本質,是市場分析有誤:對中國企業說,打入美國市場除有政治風險,還要是美國市場一如很多先進之邦,基本飽和,難有發展空間也。 此點一點不難理解:正常先進之邦看似先進開放,實則是有不開放之一面:所謂「不開放」是指先進之邦之市場,通常都是被一群固有企業所壟斷也。 日、韓為例子:日本自泡沫經濟爆破後,說經濟不景氣幾十年,各行各業,大致還是被一群諸如三菱、東芝、住友之類巨企所主導:新興競爭對手,不得其門而入也。韓國則常被譏諷為三星共和國:三星掌控韓國一切,沒小企之位置也。 美國即以互聯網行業說,誰能挑戰Google、Facebook、Twitter之類?挾太山以超北海也。Tik Tok就是此一舉動:被打壓之背後,多少有Google他們之影響也。 舉凡先進之邦其市場說成熟,其意正在此也:沒多少突圍之空間也。 或者朋友會問:那落後之邦一定有門乎?背後是有其深意在:所謂落後表面講是貧窮,而貧窮者,是意指物資缺乏也。換言之就是倘賣東西賣到落後之邦,搶手非常也:重點不在購買力,而看供需平衡也。 舉例非洲國家之車輛通常來自歐洲,皆二手貨:買不起全新車型乎?不是購買力之問題:正因物資匱乏,什麼車皆搶手貨也。誇張點說,是二、三流品牌如Fiat 500之類,於非洲,亦被視為奇珍也。 華為本身正是做非洲市場而發跡:正因非洲基建貧乏,搞基建才有意思也。 按其實舊時中國亦是同樣情形:哪怕是賣牙膏牙刷之類,亦是發財之門徑也。而一些次級品牌——通常是法德意之類,於中國竟能佔一席之地。就如有意大利品牌曰依維柯者,整個亞洲幾無蹤影,然在中國,平地一聲雷也;又如德國福士,於北美長期遇瓶頸,一入中國,竟能家喻戶曉也。 按貧窮本非好事,然從商業角度看,或是機遇之反映:社會富裕之本質是什麼皆不缺乏,因之很多方面,反而需求有限也。 因之中國企業屢屢受到美國、英語系之針對,自一點不奇怪:倘中國企業普遍學華為,遠離英語系,就不會自招苦惱也。 美國以互聯網行業說,誰能挑戰Google、Facebook、Twitter之類?Tik Tok被打壓之背後,多少有Google他們之影響也。(Shutterstock圖片)

禁Tik Tok與文化自信

圖片
按其實對美國,禁Tik Tok是一缺乏自信心之表現:此間關鍵在於Tik Tok,真有強大影響力乎?於美國真有如此多人用乎?甚至誇張說,有顛覆美國政府之能力乎? 竊以為競爭力此一東西是實實在在:綜觀Tik Tok此一平台,其所播放者都是些毫無營養之內容,比如惡作劇、兒童不宜之類。這算競爭力乎?白痴才有興趣也。 進一步說這是涉及文化差異:按對外商,要在某一國家市場成功立足決不容易,蓋因有文化差異在也。尤其文化環境之獨特性,通常決定當地人之消費行為——外資對此只有適應,改不掉也。然適應者究其實,亦是知易行難也。 就如中國市場:哪怕麥當勞、肯德基,亦要在菜單上調較調整,以切合中國消費者口味;星巴克在中國甚至要賣茶,蓋中國咖啡年人均飲用量,長期僅四、五杯,遠不如各國動輒數百杯也。再如中國市場素來是兩個型態——低價市場、面子消費也。像瑪莎拉蒂之類在中國可謂如魚得水,然Fiat 500一入中國市場,徒然激眾憤也。 美國市場亦是:就如美國人會愛吃中菜乎?愛喝五糧液乎?愛喝中國茶乎?又或者,但求有部豐田、現代車即夠也:中國車在美國,尚能有商機耶? 文化有異,此之謂也。 互聯網情形更如是:即以谷歌為例,簡單搜尋一些健康信息,可能會彈出一系列醫學文獻;而中國主流搜索引擎為百度——同樣找健康信息,通常都是現出簡單保健提示。這是無分對錯:醫學文獻只有對醫學專家才有意思,一般百姓看不懂也。只是在美國,文化上一般人要求獲得醫學文獻多點而已:於中國則相反也。 概言之就是谷歌之一套於中國市場,不實際也;而百度之一套倘在美國市場,同樣水土不服也。而不止谷歌、百度,其他網企亦然:eBay在中國市場最終不敵阿里巴巴,即為例也。 如此看來對Tik Tok,一入美國即四面楚歌,誠自然而然也:美國擔心Tik Tok興波作浪究其實是無謂,蓋中國企業適應美國文化,談何容易哉?永遠只能半桶水也。 美國擔心Tik Tok興波作浪究其實是無謂:中國企業適應美國文化談何容易?永遠只能半桶水也。(Shutterstock圖片)

東歐地位不如非洲

當說到烏克蘭局勢,早前教宗為此發表最新評論,認為烏克蘭該在適當時候舉白旗:他說投降絕不令人羞愧,而且具勇氣,是政治家對百姓負責任之表現也。 當然教宗此言烏克蘭之反應是嗤之以鼻:烏方指投降才是不負責任之選擇也。 姑勿論教宗此言是出於什麼理由——通常從宗教角度看,從務實方面說,現今烏克蘭尚能有何選擇哉?就算美國亦然:舉例民主黨想不想抗俄?想,可是共和黨相反,而偏偏,共和黨正主導現今美國政局也。就如援助烏克蘭之議案,即常被共和黨以各種理由阻撓:共和黨之想法是,反中比反俄更實際,無謂再糾纏下去也。 而哪怕從戰爭角度,美國要反勝俄羅斯,按理是不得不派兵親自落場:美國敢乎?要知道冷戰時代美蘇冷戰如此多年,是從未真正熱戰過:成本太大,且事倍功半也。現今之俄羅斯當然並非蘇聯時代可比,然真打起來時,美國亦徒然找死也。 換言之戰事之結束只是時間問題:美國現在不言敗,不代表未來不放棄。哪怕拜登連任成功多做一任,亦如是:通常總統連任後之一屆,跛腳鴨居多也。 究其實倘綜觀美國朝野氣氛,反俄已非美國主要訴求:準確說是,連核心利益亦扯不上也。很多落後之邦對美國,更值得去拉攏:歐洲算哪根蔥?戰略價值不再也。 越南、印度正為例子:前者,早在去年拜登即把美越關係提升至戰略伙伴級別;而後者,則為美國反中好拍檔也。以至印度、加拿大雙方去年發生糾紛,美國之反應是寧可犧牲加拿大,誓死顧及印度:加拿大不重要乎?只有啞子吃黃蓮也。 擺在美蘇冷戰年代這確實難想像:那個年代歐美為世界經濟核心,而美蘇冷戰重點,則為歐洲兩個聯盟對抗。現在可不是矣:超級大國之爭奪早已遍佈地球每一角落,歐洲僅算一部分也。倘傳統西歐國家,比如法德意之類,尚有些本錢可恃;東歐國家尤其是從蘇聯分裂出來那些,其競爭力高不成低不就,拖油瓶而已。 像烏克蘭那種正是高估自己:好些時,甚至以為自己能駕馭美國也。可事實是乎?根本不如非洲也。

Tik Tok煩惱實自尋

圖片
早前美國國會通過一項針對Tik Tok之法案:到底內容如何?原來是美國要求Tik Tok之中國母公司,把Tik Tok在美國之業務分拆。而據Tik Tok美國分公司回應,法案是等同美國政府封殺Tik Tok也。 作如是辦有用乎?按拜登政府之官員表示,白宮方面並非要禁止美國人使用Tik Tok,而只是不讓中國企業控制Tik Tok耳。顯然拜登政府對禁Tik Tok還是有所顧忌:即如拜登自己,競逐連任亦特意開設帳戶作競選宣傳用,未有以身作則也。 然事實上法案對Tik Tok倒不一定是末日:只是需在股權結構上弄得複雜些,避人耳目,如此而已。法案究其實亦未做到美國政界欲要之效果:把Tik Tok踢出美國也。 很明顯,公關性質多於實際:滿足一些保守派之訴求也。 然即使如此,事情對中國和中國企業,始終是不好之信息:要立足於美國,危險也。華為是先例:美國對華為之態度如何?而Tik Tok,美國政府擺明視之為牛鬼蛇神:Tik Tok繼續在美國掙扎,無謂也。倘還想戀棧美國之市場,犯賤也。 當深入去看,這已涉及歷史問題:觀乎歷史,中美之間從來都沒真正有關係過。通常情形在於中國不論對美國如何友善熱情,美國總不當中國一回事。中國親美從來沒好結果:最典型者為國民黨,親美幾十年,不但換來美國無情對待,到最後,還被迫撤出大陸也。 拿日、韓作對比:日、韓之情形是她們皆為美國附庸,美國才處處優待之。而中國者則對美國,敵人也,誓死反到底也。 因之中國倘花太多於中美關係上,不智也:此等投資對中國,不切實際也。 按美國之態度固然可惡非常,然同時間Tik Tok與一些中國企業,亦有值得反思之處:中美關係到底什麼本質,還不清楚乎?中美彼此缺乏關係對中國企業投資美國,大風險也:一旦遭到美國大力絞殺,責任已不在美國,而在自己沒正確判斷也。 即以Tik Tok而言,美國其實何需Tik Tok?難道Facebook、YouTube之類不好用乎?高估自己之重要性,何必哉?倒不如順水推舟,遠離美國也。 美國政府擺明視Tik Tok為牛鬼蛇神:Tik Tok繼續在美國掙扎,無謂也。(Shutterstock圖片)

說電動車之押注

圖片
按近年中國出口其中一大亮點為車輛:準確說這些車並非汽車(所謂汽車者,該是燃燒汽油也),而是電動——用電池推動也。而用電池驅動之車輛謂之電動車:倘按近年一些報導說,好像所向披靡,天下無敵般。當真乎?需先深層次思考也。 倘在國內要分開看:像一線城市如深圳,電動車佔一大半也;惟次一些縣市比如東莞,就筆者所見是,燃油車依舊是主流——電動車不多也。以中國國情論,這主要取決於輔助設施能否夠,諸如充電站之類也。而很明顯,僅一線城市才解決好也。 國內既如此,則國外如何?要推廣需當地做好配套,大不易也。 另一方面國外對電動車亦反應不一:其中於日本,豐田社長即常看淡電動車之前景,還認為電動車再厲害,市佔率三成已是天花板——極限也。反之歐洲車廠尤其法德意者,則積極得多:像德國,主流車廠於電動車方面,已有完整產品線也。歐洲廠家積極主要出於買個保險:賭一下電動車會否成為主流,免得屆時徬徨也。 而在政策上很多國家都有出台政策推動電動車使用,惟推行時偏偏不盡人意。比如現在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有設定目標,謂要到某一年——通常2030年或以後,全國即全用電動車,燃油車即禁絕。可是問題在於迄今為止,已有相當國家不斷把實施年份延後:大概是官方自知目標難以達到,騎虎難下,乃只好權變也。 何以會有截然不同取態?此中關鍵在於電動車此一東西,始終近年才普及,而到底電動車使用過程中會還到什麼問題,往往意料之外:事前難以想像也。環保為例子:尤其電池哪怕是充電型,仍需頻繁更換,故於處理廢棄電池方面,必是大污染也。 嚴格說來電動車只算是偽環保:某程度,甚至不如燃油車也。 換言之中國哪怕在電動方面具優勢,尚未算是造車強國:究其實世界各地尚有不少研究比如氫能車,或生物燃料,或其他類型能源作驅動。這些事實上中國已有企業致力研發:中國得在政策上多支持這些企業,以作多重押注也。 中國哪怕在電動車方面具優勢,尚未算是造車強國:到底電動車使用過程中會還到什麼問題,往往意料之外也。(瑪莎拉蒂官方圖片)

新質生產力議

圖片
每年三月舉行之兩會究其實例行公事性質:不是說不重要,只是一般鮮有新政策頒布也。包括今年情況亦然:主軸還是集中於討論發展高新產業、科研立國,亦即過去幾年所訂下之大方向也。 此點從習主席於會上一直提出新詞「新質生產力」即可看見:所謂「新質生產力」很明顯是指新創、具質量之生產技術,亦即科研也。他在會上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在推進創新同時,除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作應用外,還要藉此協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煥發新面貌也。 另一方面會中有些政協之主張值得留意:其中有一曰邵馳者,為飛機引擎廠副總經理,即提出要改革技職教育制度,比如完善學業銜接渠道,以及事業晉升階梯之類。尚有另一洪姓者則大膽提議,要連中小學學制亦要改:變成小學五年、初中、高中各二年,十九歲大學畢業。大動作乎?大概背後意思,是欲以技職為本也。 概言之就是說哪怕經歷疫情以至房市不景,自2021年起當局在一系列整治政策中所定下之目標,大抵沒變:誓要打造多幾個華為,少一些恆大也。 然亦有一點很明顯者是,外界似尚未看出當局此一政策走向:尤其在中國房市正下行之下,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理應效法英語系,寬鬆貨幣政策也。哪怕當局經常公開表示不會大水漫灌,英語系依舊如故:彷彿沒注意中國政策之另一面也。 亦因此形成一現象是:英語系普遍看低中國經濟前景——以金融角度看而已;而中國則從實體經濟角度說——的而且確在實體經濟方面,中國確有不少亮點製造出也。 按中國經濟走勢綜合看並不如英語系所言那麼糟:只是中國和習班子之目標,根本有異於英語系,不以金融為本也。英語系之觀點大體出於短線角度:哪管長遠如何也。然英語系此等想法對中國,有益還是有害?答案已不言而喻也。 倘找世界各地類同例子,習班子追求者本質較像歐洲之法、德、意:要打造專精企業、隱形冠軍也。 英語系與中國難有交集,此為關鍵點也。 按中國經濟走勢綜合看並不如英語系所言那麼糟:只是中國和習班子之目標,根本有異於英語系,不以金融為本也。(Kuka官方圖片)

台灣死腦筋之根源

按於兩岸船隻碰撞事件中反以台灣最為尷尬:根本難自圓其說也。而其由則顯然是反中太過:既然事件中死者為大陸人,要綠營說話時謹慎其事,難乎其難也。 而觀乎整件事亦似是台灣執法時流於極端,引發大陸船隻失控:一見有大陸船彷彿視為仇家,欲置之於死地也。這無關屬哪黨派:台灣政壇幾乎個個反大陸,而稍有與大陸溝通能力者竟是柯文哲也。綠營固然毋庸多言,偏國民黨他們思維普遍停留於美蘇冷戰年代:如此一來藍營與綠營比,五十步笑百步也。 然則藍綠之間分野在哪?論親美大家實不相伯仲:大概在對日本方面,才奇怪也。 綜觀綠營過種種言行舉止,不難發現綠營只要一見日本,皆眉飛色舞,興奮莫名:對比下美國一切事物,不見得綠營大加崇拜也。相反藍營以朱立倫作例,被指為美國之線民;可是另邊廂,卻不見朱對日本說什麼好話——大概對日本缺乏興趣也。 其他就拿郭台銘說,與日本,不過是生意夥伴關係:能與美國政界談笑風生,才是真正重點也。 按親美太過對於面對大陸方面,在於文化差異:服侍大陸與服侍美國比,兩個不同文化也。尤其中國與英語系之間,話不投機半句多:英語系普遍以金融炒賣為基,與中國強調科研立國,格格不入也。至於親日則是中日之間矛盾流於複雜:日本反中甚至遠超美國;而中國亦普遍嫌棄日本,覺個個一如東條英機也。 倘說大陸與台灣綠營難以溝通對話,主要在於綠營者,日式之一套也。 按其實現今最大問題是台灣各界早就喪失反思能力:於一有危機時,沒轉彎餘地也。試想當台灣上下普遍反大陸,大陸對台灣強硬時,比較沒顧忌也:即如有云「伸手不打笑臉人」,此之謂也。如此情況就像現今中美關係:當反中成為美國政界普遍共識時,中國何需再對美國客氣?冷戰乃不可免也。 倘中美冷戰以中美之體量,鹿死誰手尚不好說;兩岸冷戰則台灣吃虧得多——美國則看其並沒駐軍台灣,當知美國之態度也。 就如是次事件般:大陸於台灣水域巡航一旦成為常態,促統之一小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