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0的文章

RCEP之疑惑

包括中國在內之亞太十五國,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協定下九成關稅被廢除,意味未來東亞是一自貿區,且效果一如歐盟。 歐美尤其英語國家,似乎對此不安。像《紐約時報》評論稱,協定是象徵中國勢力之擴張。真是乎?未免有點言重:協議字面是一回事,落實則是另一回事。 關鍵在於中國與東亞各國之關係,是否真是互補:過去幾十年中國所做者都是加工出口,而其他東亞諸國,亦是同樣出口加工。彼此間之競爭關係,不容忽視也——大家做之市場,同樣皆是歐美。 過去中國大力發展工業時,首先所衝擊者是東南亞,蓋彼此之生意,重疊也;與此同時,亦對發達些之日、韓,帶來激烈競爭。以電視機為例,中國一加入生產之行列,日、韓貨,僅能以小眾身分生存——生存空間變窄也。 歐、亞二洲之間之貿易,原則算是互補:亞洲多出口大眾化物品,而歐洲,則出口高檔貨、奢侈品。彼此競爭不直接,互利尚有空間。反觀亞洲之間,大家都是做大眾化產品,有相互採購之需要?比如韓國,中國自身已有不少手機品牌,非要買三星不可乎?又如越南,其所生產者皆是低端貨,與中國廠家比,有何異也? 筆者待在神州多年,也見進口商品中,極少是東南亞;日、韓多些,惜皆非國人之所好。中國市場始終面子消費為主,大眾化一點,國產品牌,大體壟斷,外資難有空間。鈴木、三星敗退於中國,不無因也。 尚有一點不容忽視是,傳統上中國與東亞諸國之關係,整體是不太好:哪怕中國伸出友誼之手,其他國家肯買帳乎?越南從來不信任中國;中日關係受制民間——彼此多矛盾也;韓國,中國不可能放在眼內;菲律賓親美多於親華;泰、馬、星等,總會與中國保持距離。 總言之,RCEP簽訂了是一回事,落實時,才見考驗。

川建國之總結

對川建國此一奇葩,隨著其人連任碰壁,總結一下其人無妨——以川建國目前年紀,東山再起幾無可能。惟其人所作所為,多少揭露美國長期被忽視之一面。 按疫情問題某程度,不關川建國之事:美國控疫責任是各州,中央甚至無權過問。一州即使控疫有方,倘鄰州控不好,則前者之努力,必白費也——制度,才是美國疫情一團糟之真正因由。而倘改革制度,以美國人對原有制度之信仰,走得通乎?哪怕死逾千萬人,改變不了什麼也。 事實是儘管本屆川建國落選,川氏之得票數,是比上屆還要多。死撐川建國乎?或許是:這些支持者有一共通點,那就是多來自中西部。不論川建國做什麼,說什麼,起碼中西部,尚是鐵板一塊,彷彿對川建國,不離不棄。 說過了,真正之核心在於,美國中西部人稱「鐵鏽帶」,長期遭到漠視。看美國不能僅看紐約、矽谷,尚有落後一面:中西部各州過去曾是工業重鎮,在製造業日落西山後,一蹶不振,當地人失業,甚至綿延數代。 或說遊民大可移居紐約、矽谷打工,惟一來兩地工作機會,再多也有限,二來紐約、矽谷住房,已是一大問題。再說哪怕是矽谷,其生產都在海外——在美之職位多是設計、專業層次,數目少之餘,非人人能勝任也。 然美國能重振製造業乎?須知美國,本非發展製造業之勝地——美國之產品在國際市場,須靠低價取勝,如此工廠留在美國,沒競爭力也。川建國當然解決不了什麼,至少言出必行,做不做到,另一回事。川氏之言行古古怪怪,重要是對不少美國人尤其中西部者,中聽也。 按川氏一任即下台,表面可緩衝一下,然此中,是失去檢視川氏政策之機會。這是因為一個政策,是好是壞,檢視總需時間。而多久?大概兩任左右。 因之關鍵在於川建國一落選,因川建國之一套是好是壞,未能全面獲得檢驗,反川建國之人們倘要否定川氏,理據必不足。進而連民主黨、拜登一施政,少許錯誤,可被放大——川氏支持者反撲也。

拜登當選之背後

美國總統大選截至成文為止,說尚未有結果,倘看選舉人票數,拜登僅差六票達標,而川建國,則落後近五十張——要追上已無可能。換言之,拜登勝出無懸念也。 大選拜登勝出原則上,算是情理之中:嚴格說不關控疫問題,而是拜登本人,本是既得利益者推舉出來。觀乎拜登出山時,民主黨內競爭對手之多,一度眼花繚亂。正因僅有拜登能代表各方訴求——指既得利益者,拜登,自然被委以重任也。 觀乎川建國此四年,其所作之一切,皆是損害多方利益。比如貿易戰,其具體效果,是讓美國商界少做很多生意。川建國說是商人,實則其人與真正商人,格格不入——川氏本人靠炒地皮、投機起家。蘋果、微軟、麥當勞、肯德基之類,有支持川氏之理由乎? 按川建國本是以非典型、反制度身分登場。而現在之美國按其實,是按民主黨一套主張,作基礎——比如矽谷,大多支持民主黨。共和黨之一套,早已是不入流,主要是在偏遠地區比如中西部,才有市場。上屆川建國勝出,多少是偶然,而偏偏此一偶然,激起不少民主黨人熱情,群起抵制川氏。而這從川建國此四年,天天受到攻擊,已可見一斑也。 從川建國連任失敗,能反映出一點,那就是在選舉制度下,既得利益者,或傳統派別、保守派之類,在選舉中,總是會有優勢——幾乎各個國家,都是如此。 日、韓之連續劇經常有此橋段,那就是一提到選舉,保守派永遠都形象負面,不是機關算盡,就是諸多陰謀;與此同時他們彷佛永遠死不去,倒不掉。現實中的確如此:社會中總有些人信賴現有、舊有制度、文化,且決不在少數。反制度之人物一旦登台,要有作為,必難免要把舊有制度、文化,一一打倒,比如以前納粹黨。倘不然,反制度之人物,最終是會被舊制度整死。 川建國正是如此:按川氏搞了一大堆東西,不論多大爭議,終歸未有把民主黨之一套,連根拔起。而倘川氏作如是辦,大概需先引發動亂,且要血流成河——疫情引起之死亡,是另回事,不說。 川建國既然未至於使美國翻天覆地,反川氏、既得利益者,翻盤總有空間也。

螞蟻金服上市一見

圖片
如何看螞蟻金服上市風波?事件起因大概是上市前,馬雲在一次金融峰會中演說:他說「中國金融沒系統性風險,因根本沒系統」、「創新必定付出代價,不用昨天之辦法管未來」、「必須改掉金融之當鋪思想」。言論一出引起震盪,就在螞蟻金服上市前夕,遭央行喊卡,馬雲還被約談警告。 央行之舉動倘在英、美眼裡,大概認為是不懷好意。真是如此簡單?即算是,有更深層次動機,是不得不注意。 觀乎何以有螞蟻金服,大概是源自支付寶:按馬雲成立淘寶網、阿里巴巴時,是旨在提供中小企一個平台,作買賣。有買賣自需支付渠道,於是有支付寶。支付寶日後發展下去,除方便購物,又可繳費、清帳單,進而像銀行一樣般貸款——螞蟻金服也。 如此則螞蟻金服彷如一家銀行,只是不同在於,銀行貸錢是講信用,且尤好大企,蓋大企者,一般信譽較好。螞蟻金服則專貸款予小企,合符淘寶之性質。小企銀行一般不青睞,是在於小企之信譽,一般都無保證——比如賣假貨者,通常都是小企。倘借錢人無信譽,賴死不還錢,對銀行,豈非血本無歸?連利息亦收不了也。 按以阿里巴巴之規模,以至影響力,在中國,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螞蟻金服又專針對小企,此中會產生多少壞帳,不難想像也——螞蟻金服一出事,對中國金融以至整個社會,大震盪也。倘從穩定著眼,螞蟻金服上市喊停,非全錯也。 從另一角度看,「創新」聽上去好像很美好,然背後,又可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副作用也。按國人有一詞語是天天說,年年說,人人說,那就是「創新」。叫國人強調打造質量,是難以見效,蓋國家青壯過剩,且熟手不足;惟一講「創新」則眉飛色舞,且青壯與創新間,似是互有關連。 以互聯網而言,在互聯網新興起之年代,人們對互聯網之評價,是一面倒好,好像有互聯網,便萬事大吉般。現在?不論是負面影響,抑或自身局限,想必有目共睹也。 中國因自身局限,天天都想創新,而新創出來之東西,包括一眾新企,究竟有何實際價值,按其實,是要打個問號。比如早些年有所謂共享單車,結果?有與否,沒所謂也。 以阿里巴巴之規模,以至影響力,又專針對小企,此中會產生多少壞帳,不難想像也。(Shutterstoc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