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辯證法與中美關係

圖片
倘中、美間彼此脫勾,按其實並非壞事:某些人可能覺得糟,然中、美真是合則兩利乎?看不出也。 哲學上有種曰「辯證法」,意思是一件壞事,可看作為一件好事。即如古時已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外老翁某日意外走失一匹馬,哪知有日官府徵馬,因老翁無馬,不用受失馬之苦也——之前早已受過也。 不妨試用辯證法看中美關係。 比如美國加中國貨關稅,中國理應高興。何也?按中國出口貨品到美國,盈利根本近乎零,故當美國一加關稅,中國可乘機停做賠本生意——脫苦海也。加得越多越頻密,中國即脫得越快也:越、印接手這些美國生意,表面是贏家,可是賠本生意終歸賠本生意,純粹當冤大頭也。 又如美國打壓中國科研發展,對中國一樣好事:中國科研步伐加快,進步更大也。倘美國肯賣科技予中國,反使中國對美國技術有所依賴,拖緩中國科研步伐:自己研究,不如買簡單直接也。 另倘美國持續打壓中國,中國買美債,是資助敵人去砸自己腳——欲自殘乎?為自己,當然拒買美債也。而事實上,中國已不斷減持美債也。 當反中為美國各黨派之共識,一樣對中國有利:可毋須對美國客氣,乾脆仇美到底也。倘有親中者於美國政界,反而使中國制定政策時,左顧右忌,致使政策反覆也。 而以美國政壇格局,最好共和黨人主政:共和黨人素來反中最狠,中國倘反擊,要多重手皆可。倘是民主黨,政策常扯來扯去,反使大陸不好判斷:不知從何因應也。 有說一詞「危機」,然好些事倘是危,通常可以隱藏機會;相反,機會到來,亦有危險之處也。美國踩中國紅線,對中國固然不快,然不快之餘,可讓中國機會祭出重手。而美國每一次制裁中國,亦是讓中國機會制裁回美國:拍板時毋須顧慮也。 倘要中美關係好起來,就須先惡化到一個程度,至美國撐不下去,自然否極泰來也。 倘要中美關係好起來,就須先惡化到一個程度,至美國撐不下去,自然否極泰來也。(Shutterstock圖片)

仇台須一網打盡

大陸向台灣祭出之重拳一大堆,最新者即多制裁七名「頑固台獨分子」。此七人包括有台灣駐美辦代表,以及台灣議院副院長。這是繼去年制裁蔡英文三名心腹後,再有台灣政客遭到大陸制裁——大陸說僅一小撮而已,意味日後將更多也。 說到制裁台灣政客,大陸僅鎖定民進黨、台獨分子,顯然不夠:蓋台灣反大陸本就不限於綠營,且非單純台獨問題。哪怕台獨分子悉被殲滅,不代表統一全無障礙也。 根本關鍵在台灣普遍都親美,且親美親上腦:只要是美國者,必崇拜之,並視之作楷模也。反之大陸,台灣必然是反,且有不共戴天之味也——誇張些,甚至欲義不食大陸粟也。整個風氣至此,大陸倘要收買台灣人心,白做也:死腦筋者,決非溝通、利誘即服軟也。 那何以台灣各界親美親上腦?最主要出於國民黨:按國民黨本是由一群旅美華人所組成,因之親美非常,貫徹始終。即以孫中山為例,早年即曾於夏威夷就學,而支援其人者,又以華僑居多;迄至兩蔣,依舊如是:全賴親美,才有機會偏安台灣也。 一直到今天,國民黨依然是親美至上:選出朱立倫為主席,即為例也。 竊以為國民黨可能比民進黨更麻煩:民進黨反大陸是開宗明義,不會轉彎抺角,因之倘大陸對付民進黨,硬橋硬馬就是,比如制裁他們。國民黨則是一面反大陸,一面擺出友善姿態,讓大陸誤以為他們是信得過。大陸該如何對待國民黨?傷腦筋也:表面笑臉迎人,分分鐘笑裡藏刀也。 回顧過去,最不好還是馬英九:按馬英九推進與大陸往來,根本不合台灣民情。而且對大陸,亦是大困擾:制定對台政策時,不好判斷也。馬英九在任時,大陸拚命向台灣讓利,又簽訂兩岸經貿協定,結果?台灣人更反大陸也。何況兩岸貿易換來之台灣貨品,像菠蘿、石斑這些,甚至是質量最差者——不如大陸貨也。 大陸自去年起一系列停止購買台灣漁農產品,正是醒悟之開端:尤其是台灣之漁夫農民,民進黨死忠者也。大陸焉能提供石頭予敵人,去砸自己腳哉?總得要自保也。 直白說兩岸統一時,須留島不留人也。大陸根本用不著台灣人:他們走得越多,越好也,蓋屆時大陸管治台灣時,少些禍根也。

論中美脫鈎之開端

圖片
從中國對美國採取之措施看,中國似做定與美國脫鈎之準備。其證據在於近來包括中國人壽、中國石化等多家巨企發佈公告,準備從美國證券市場退市。中國官方聲明指是出於商業決定,然一般認為,是中美互鬥下之決定也。 與此同時於德國、瑞士等股市,已有中資企業掛牌集資:有分散風險之意也。 另一方面在於留學:按美國政府公佈今年上半年,來美留學中國學生數目,比三年前少一半。而據一些美國報章訪問,中國學生普遍擔心受到美國官民針對,加上中美關係奇差,乃改選其他國家也。 倘連同停止多項中美合作看,日後反制措施想必更多:按目前中國尚是留有餘地,且開端而已。美國不是一心欲與中國脫鈎?終必求仁得仁也。 對中國是否大損失?或有人覺得,屆時中國會缺少效法之借鏡。只是借鏡倒有不少,非僅美國一個。關鍵是能否判斷哪些值得學,哪些不值得:過去中國就是不知分辨,大鄉里,於改革過程中囫圇吞棗。而一個個四不像,正是如此而來也:舉例恆大,其小丑式行為,擺明抄華爾街也。 這些錯誤按其實是無可避免:就當是學習過程也。而學習過程中,重要者是能否生出概念,清楚自己需要,並懂得明辨是非,明智選擇。這是長期過程,急不來也。 學美國最大問題是美國之一套,適合用於中國否?不僅僅是文化差異,尚涉及中國之需要:倘盲目寬鬆貨幣政策,製造泡沫,中國經濟哪是健康?倘人人投機炒賣,沒人腳踏實地,中國產業科研,又該如何辦哉? 嚴格說來中國比較適合師法歐洲——法、德、意也,主力打造專精企業——事涉高端製造業也。日、韓則不適合:兩國是靠專攻美國市場發跡,中國有機會乎?英語系更不能:純粹金融炒賣而已。尚要多幾個恆大乎?禍國殃民也。 總言之,中美之間本就沒啥好依賴:美國不需中國貨,蓋有越、印也;中國亦不需美國,蓋美國之一套對中國,沒意思也。美國不斷排擠中國,對中國實沒所謂:反正彼此沒互信,則所謂共贏,空中樓閣耳。 中美之間本就沒啥好依賴:反正彼此沒互信,則所謂共贏,空中樓閣耳。(Shutterstock圖片)

中美房市不同本質

圖片
按房地產市場危機,於世界各地曾發生:舉例日本,泡沫經濟年代,甚至誇張得能買下整個美國;然踏入1990年泡沫爆發,房市崩潰,日本即彷如灰姑娘,打回原形也。 美國金融海嘯時,亦是房市崩盤開始:因崩潰時危及整個美國經濟,美國祭出寬鬆貨幣政策,於是又刺激房市。如今美國遭逢嚴重通膨,惟一對策為加息:然倘收緊銀根,美國房市受到衝擊,不可免也。 正常一個市場價升同時,亦可價跌,沒什麼大不了。最驟忌者為托市:倘製造新之泡沫,日後一旦調整,更痛苦也。 事實上中國之情形並非一如美國:差異主要在於中國是有剛需,而美國不是。美國房市基本是以投資為主:最起碼放租出去也。而一般人住屋通常是靠租房:租金走勢才影響到大眾。中國則面子優先:不買房會丟面也。而剛需者,面子消費構成也:美國人一般而言,沒面子之困擾也。 按其實很多國家之房市,基本是美國那種:未至於非購房不可也。而且面子對於他們,並非至關要緊也。而一些調查指出,中國擁有自家房產比率,誇張得八成多:歐美以美國最多,卻得六成,德國更僅三成也。誇張乎?文化決定一切也。 另一方面中國城鄉差距亦極明顯:甚至連製造業亦集中於一線城市:指者為京滬穗深。反之尤其四、五線者,農村依舊也。對比之下,歐洲之平治、法拉利、空中巴士,其基地皆次級小鎮;日本之日立之類,亦是設廠於偏鄉也。城鄉差距有何不好?人口持續流向大城市,蓋就業機會多也:從全國一盤棋看,強榦弱枝也。 人口分佈至此對中國房市,亦是剛需之因由:不居於大城市不可也。 準確說美國之房市,本質是很脆弱:一來大眾沒買房之因由——靠租房即可也;二來人口分佈相對算是均勻——尤其最大城市紐約,八百多萬人口,上海之三分一。美國房市主要是寬鬆貨幣政策之結果:投資者輕易獲得資金,而炒房,相應操作簡單,故而一窩蜂也。 中國之關鍵是要避免美國那種情形:既然有剛需在,倘貨幣大量供應,房市瘋狂,不可免也。當過一段日子因熾熱過頭而崩盤,災難乃堪比美國也。 一些調查指出,中國擁有自家房產比率,誇張得八成多:歐美以美國最多,卻得六成,德國更僅三成也。(Shutterstock圖片)

大陸仇台之必然

大陸大力展現戰狼外交,甚至加碼制裁台灣:一時間,台灣彷如在砧板上之肉,任大陸宰切也。這意味什麼?大陸不顧念台灣也。 這當然是正常反應:按台灣各界普遍反大陸,即使大陸自己,亦不會不清楚。另一方面親美亦是台灣各界共識:尤其藍營,更加是也。比如現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素來被指是美國之線民——親美親上腦也。另尚有個曰趙少康,個人性質近似黨鞭,常有親美、反大陸之言論:其人擁有自家媒體,有相當粉絲也。 好些時候台灣人在美國,基本當自己是美國人:曾與拜登競爭黨內總統選舉提名之楊安澤,即為例子。尚有郭台銘,甚至能與美國總統談笑風生也。 或許綠營算是不親美之例子:然像陳水扁、蔡英文一類,較偏向於土包子愛台灣,何況主張台獨也。 按其實當綜觀歷來台灣選舉,從未有親中派大有斬獲之例子:親美則一大堆也。再不就是台獨分子——一樣反大陸也。大陸能從中影響台灣乎?根本不可能也。哪怕如何在經貿上讓利,徒然也:尤其漁夫農民,普遍為綠營、民進黨之票倉也。 因之大陸逐漸採取仇台政策,是必然之反應:當然不等於會武力攻打台灣,只是不再對台友善,為最起碼也。去年大陸拒買台灣菠蘿,究其實是第一步:之後各種農產品,一步一步不買,進而有台商被巨額罰款。現在動作更大:不但制裁台獨組織,連原材料亦不出口到台灣也。 而當統一水到渠成時,大陸之政策,留島不留人也:台灣人太親美,用不著也。 而倘把視界扯遠些,自冷戰以來,兩岸關係從來都不曾良好過:直白說,對抗才是常態也。兩岸關係始終性質特殊:舊時內戰之餘波也。尤其台灣本就受國民黨影響,而國民黨之本質,親美也。再考慮到中美歷來關係:對大陸,美國決非好朋友也。 原則上大陸根本毋須出動武力,即能完成統一:倘看現在政策走勢,只要台灣受不住大陸之壓力而崩潰,屆時兩岸談判桌上,台灣底氣何在哉?大陸可予取予攜也。最有可能幫台灣者是美國:美國真實目的是賣二手武器給台灣,根本不會關心台灣如何防衛。台灣撐得住與否,對美國,沒所謂也。

兩個保守之對撞

圖片
關於中國對美國之態度,最關鍵還是共和黨:哪怕共和黨在野,由於共和黨人一向反中最狠,而未來共和黨總有機會回鍋,那中國如何辦?不能不有準備也。 事實上共和黨一向都有相當支持者:按共和黨是以思想保守見稱,而所謂保守,當然是堅守美國之傳統。不難想像倘共和黨人見有人拿起筷子吃飯,會是如何反應:必視之作異端也。按正常該是吃漢堡、喝汽水才是:共和黨人,普遍以此自豪也。中菜?對共和黨人說,哪裡是人吃之東西哉? 從對移民之排斥,已可見共和黨是哪等貨色:尤其川建國,常拿墨西哥人嘲弄,嫌墨國人低端下流。叫共和黨人看得起中國?挾太山以超北海也。 當然排外每個國家都會:美國之現況是共和黨人有很強號召力,而這是反中勢力之溫床。一大選,共和黨人積極起來,沛然莫之能禦也——只要拿美國傳統觀說事,即引起共鳴也。民主黨之缺點正是人種太雜:什麼膚色皆有,價值觀混亂無比也。要創建一套來?能經得起檢驗乎?對比起來,傳統至少讓人知道是什麼來,難有破綻也。 那中國如何?儘管發展多年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民情多少依舊保守:比如吃飯堅持吃中餐。喝忌廉湯?不如蓮藕排骨湯也。吃巧克力?不合國人口味也。又或者死亦要買房——不買房會丟面也;再如買車,倘一見Fiat 500之類小車,國人必大發雷霆也。 引進高科技是旨在改善生活,有其實用目的;惟一涉及文化,國人即不同想法也。 換言之中美之間之衝突,是兩個保守之對撞:一方甚保守,另一方一樣如此。火星撞地球乎?必然也。能彼此溝通乎?話不投機半句多也。說「朋友」二字,該是兩個月字相互輝映:大家有共同追求也。偏偏中美之間,無也。 倘大家尤其其中一方,寧可選擇抵制對方,最優解是互不往來:對美國,哪怕沒中國貨,尚有越南、印度貨也。引進中菜對美國又有何意義?美國人沒興趣吃也。甚至華為之5G,對美國,可有可無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也。進而孔子學院亦不應設美國分校:美國人既然不願上,乾脆順水推舟,關門大吉也。 故當中國選擇叫停與美國多項重要合作時,實此其時矣。 中美之間之衝突,是兩個保守之對撞:一方甚保守,另一方一樣如此。能彼此溝通乎?話不投機半句多也。(Shutterstock圖片)

戰狼外交顯出面目

圖片
美國之佩洛西訪問台灣,大陸之反應不可謂不激烈:按正常只要對佩洛西其人實施制裁,即足夠,然中國不止於此也。比如先有禁止大批台灣魚類、水果進口,又不出口部分原材料,並制裁多家台灣大企和官方組織;而對美國,則多個重要合作被叫停;更重要是加大火力進行軍演,擺明秀肌肉也。 對美國,見中國反制措施一大堆,認為是反應過度——謂之地動山搖,不為過也。 按其實從中國如今一系列反制動作看,根本是戰狼外交之反映:不能怪中國,誰叫美國反中國在先?大家禮尚往來而已:美國如何態度,中國就如何態度,沒啥不妥也。 很明顯這是魚與熊掌之問題:不可兼得也。欲賺中國錢就不能反中;而欲反中,自然意味捨棄於中國之利益——義不食中國粟也。美國難道不懂此一道理?或許是:既然如此沒骨氣,受中國羞辱,自作自受也。 正如過去常言戰狼外交背後,是基於戰狼精神。而何謂戰狼精神?概言之是不畏艱險,積極進取,敢為天下先之態度。歷史上漢唐盛世,就是具備戰狼精神:其時國人積極開拓,氣魄豪邁,進而使四方臣服,一副霸王之風範。後世明顯不是:好聽說是愛好和平,與世無爭,然決非中國本來面目也。 進一步說亦涉及地域問題:按北方、內陸地區,因惡山惡水,民風剛強剽悍,仿如史泰龍般;而江南則河道縱橫,氣候溫和,偏向柔情似水,彷若趙雅芝、楊采妮。漢唐因重心在中原,相應戰狼精神——有曰「逐鹿中原」,其意正在此也;後世重心移師江南,相應變軟骨頭,抗拒競爭——歷史上偏安江左者,多無開疆闢土之志也。 而倘深層次看,生存之問題也:大陸素來較窮,人們普遍崇尚戰狼精神。看華為就明白:人謂華為具備狼性,追本溯源,艱困之產物也。看美國如何對華為?要生存,乃不得不狼性也。 按人妖明星受官方整治,是有其道理在:能想像一個人妖如何打仗哉?另阿里巴巴為官方眼中釘,實不冤枉:特別是阿里系舉止素來輕佻怪誕,對中國,不良示範也。 止至目前美國大概出於感到困惑,尚未有太大動作:倘真是回擊,好比物理學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關係,只換來更痛苦也。 按其實從中國如今一系列反制動作看,根本是戰狼外交之反映:美國如何態度,中國就如何態度,沒啥不妥也。(瑪莎拉蒂官方圖片)

中國房市真實談

圖片
自去年恆大財務危機以來,中國房價似乎趨向熊市:比如有所謂「爛尾樓」,有業主拒絕繼續供款,而工程則陷入停擺也。 某些地方政府開始實施措施,限制房價持續向下:有用乎?跌勢依然不止也。 按其實哪怕房價跌不停,本沒啥大不了:早些年官方拚命打,如何打打不死,甚至有人形容中國房市泡沫是用鋼造。現在開始下跌,按其實已難得:亦是早些年,不少國人期待房價有下跌機會,遲遲未如願。現在按其實對大多數國人,根本是一線曙光,只是趨勢如何,尚是難確定也。 一直認為中國房市不能簡單說是泡沫——官方常作如是說,究其實,是不知泡沫何物也。或者形容是剛需,或更貼近國情——所謂「剛需」,意指有強勁需求,而此需求,是不可能改變也。 竊以為中國房市過去多年,有幾點需注意,而卻不為人所思考:一是中國房市之本質,是面子消費,二是中國房市高,究其實多是一、二線城市,差幾級者,基本乏人問津,房價亦一池死水也。 按中國市場素來都是兩個型態,即低價市場、面子消費。低價市場當然是為國人省錢用:錢一省下來,就花在面子上也。而買房,本質是予人感到有面子:表明自己富有也。而倘不買房,最大難題在於會遭人指指點點——被人瞧不起也。於結婚時,是最能看見一切:女人嫁人時看男方有房與否,即可判定男方富或貧也。 即是說面子者,即決定出中國房市特色:其他國家少見如此現象,蓋文化不同也。買房者非沒有,通常單純投資炒賣:美國是為例也。未嘗聽聞美國人買房是為面子:倘為住,租房才是主流也。 當然不是簡單有一套房,即會感到有面子:擁有一線城市房子,才有如此效果。四、五線之類則不會:這些縣市通常窮鄉僻壤,有該地之房子,不代表什麼也。 即是說城鄉發展不平衡,亦是中國尷尬問題:正常像法、德、意,平治、法拉利、空中巴士之類總部,通常位處僻壤,並不像中國工廠,盲目設於一線城市。而中國正因如此,一線城市人口爆炸,則其房價,焉有不飆升之理乎?其不瘋狂亦幾稀矣。 面子者,即決定出中國房市特色:倘不買房,最大難題在於會遭人指指點點,丟面也。(Shutterstoc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