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2的文章

中國親美自討沒趣

圖片
回顧歷史,中國各界對美國之興趣,早於清朝已開始:話說晚清年間國窮民貧,沿海一帶,即已有不少人遠赴美國——最先是打工者,之後又有留學。而此中有不少長居美國一段時間,大致可以衣錦還鄉——發跡也。 以孫中山而言,其人早年留學美國,回到中國時,光是打扮,已比一般國人富貴得多——當然其代價是,與一般國人,難溝通也。且尚不止孫,所有旅美者皆如是:尤其他們所引進之一套,於中國,水土不服也。 像辛亥革命後中國隨即設立議會,哪知豬仔議員滿天飛,且賄選、枱底交易之類醜聞,層出不窮也。其時國人知何謂選舉乎?一頭霧水也。 國民黨則更是例子:親美親數十年,與中國民間,難交流也。因之內戰後被迫偏安於台灣,咎由自取也。 按其實於近幾十年,美國之一套於中國不接地氣,依舊如是:話說美國eBay網站早於1999年,被一中國海歸派帶入中國市場,就是敗予阿里巴巴。何也?阿里巴巴哪怕有千萬個不是,始終是地頭蟲:熟悉中國市場也。而海歸派沒能力解決乎?因留美多時,與中國國情,脫節也。 另以拍攝《末代皇帝》出名之美籍華裔演員尊龍,亦曾一度於中國發展。然同樣因水土不服——適應不了中國當地文化,才拍幾部,即返回美國也。 概言之當把以上事情概括起來,其結論是,中美之間要共贏,絕對是空中樓閣:文化問題能克服乎?何況美國之一套與中國之需要,格格不入也:比如中國致力脫貧,而美國,沒脫貧之問題;中國需要奮發求存,而美國則只顧享樂。中國需要高科技,因之積極學理工;而美國,則嫌從事理工辛苦,鮮有修習者也。 台灣人因有國民黨背景,於美國,甚至可以坐上高階;大陸人於美國之普遍例子,是於紐約街頭擺檔,為遊客繪畫也。台灣人可以從美國市場盆滿砵滿,大陸人?出口加工輸往美國,賠本居多也。 隨著美國近年來加大力度打壓中國,加上中國歷來之不愉快,中美相互脫勾,誠有其背景也:對大陸,無謂再自討苦吃也。 中美之間要共贏,絕對是空中樓閣:尤其是美國之一套於中國不接地氣,對中國,無謂再自討苦吃也。(Shutterstock圖片)

英女皇喪禮之馬腳

圖片
英女皇喪禮舉行,英國政府邀請幾百國家領導人參加,只是嫌「大細超」: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英女皇喪禮只有拜登與以色列總理等極少數,才有專車接送。其他則安排一批旅遊車服務——包括日本天皇在內,亦不能倖免也。 報導還指有部分國家領導人不滿安排——感覺不被尊重也,乃乾脆不出席。土耳其總統為其中之一。 另有報導指中國派員出席喪禮,被英國國會阻撓瞻仰靈柩。然到最後,由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率領,成功到西敏寺瞻仰——大概是王室之意思,不得不給面子也。 凡此種種,荒謬乎?或許是:背後反映當今英國在國際上,純粹美國跑腿也。 這亦是英女皇之尷尬:按英女皇在位已七十年,而此七十年間,正好適逢英國國勢日漸衰退。而且關鍵不在女皇有否實權:哪怕有,亦難扭轉乾坤也。 首先是大批殖民地宣告獨立——喪失海外屬土也;接著美蘇冷戰,英國非但不能主導,美國之應聲蟲也;更糟是作為工業革命起源地,英國連工業亦崩盤——以造車講,僅餘雙層巴士,尤其貨車,幾乎沒有,害得英軍,要採購法、德、意之產品也。近年英國主力任進軍歐盟之跳板:可是脫歐為英國人普遍訴求,終又什麼皆不是也。 按一國之所以衰落,主要還是經濟問題:尤其要有效管治大批殖民地,成本之鉅,當可期也。比如軍費如何?始終英國純粹蕞爾小島——歐洲大陸之邊陲也。過去四處開闢屬地,頗有蛇吞象之意也:做超過自身能力之事,其能久乎? 另一方面,英國市場能有多大?談判籌碼不足也:尤其對比美國,尷尬也,亦遑論中國也。 只是國家畢竟輝煌一時,英國像紈絝子弟般愛擺架子,不可免也:包括對毗鄰之法、德、意,極盡傲慢之能事也。可是以英國之實際國力,又沒炫耀之本錢。如何辦?乃傍上美國也:不得不狐假虎威也。比如美國反蘇俄,英國即反蘇俄;美國打壓伊朗,英國亦打壓伊朗;2003年美國揮軍伊拉克,英國同樣派兵也。 那中國?既然美國拚命反,英國反中國,順理成章也。 只是畢竟輝煌一時,可是以英國之實際國力,又沒炫耀之本錢。如何辦?乃傍上美國也:不得不狐假虎威也。(Shutterstock圖片)

論打仗之邏輯

圖片
從近月台海局勢看,經常見到一些悲觀評論,謂中美最終會兵戎相見。這些人大多相信兩岸以武力統一,是最終之結局:尤其美國官方,常作如此推斷也。 真會乎?其實他們大謬不然:參考美蘇冷戰年代,美蘇間之角力不可謂不激烈,然止至冷戰結束,從未開過仗也。以美國說,迄今為止,只不過專修理一些弱國小國,如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之類。亦有一些生擒弱國領導人之例子:像中美洲巴拿馬,美國以前真試過也。再如日、韓,擺明還不了手,才好被美國操縱也。 印象中中美兩軍交火,就只有在韓戰時期:按其實沒分出勝負,且尚考慮有蘇聯也。 按美國看似懦弱,主要是看準這些小國擺明不堪一擊——像巴拿馬之類,導彈沒幾支,遑論核彈頭。倘真有,比如中、俄,美國定必思考再三:倘對方以核彈回擊,美國就算打贏,損失不菲也。 兩國之間倘是實力相當,彼此是有制衡效果:打不過也。只有力量懸殊之情形下,即有開戰可能:恃著對方沒力還手,一如沙包也。歷史上可佐證之例子不少:二戰時日本侵略亞洲,擺明是恃著日本於亞洲獨強。如今能乎?今非昔比矣:或可拉上美國,只是如此一來,更難擺脫美國也。 舊時英法、英德、法德皆有兵戎相見之先例,可是結果是,誰都打不贏誰:彼此實力雷同也。反而弱國像東歐之波蘭,曾一度被強國瓜分:主要是德、俄也。 二戰時發動戰爭者除日、德,尚有意大利:然當年意國所侵略者竟是非洲小國。欺軟怕硬乎?擺明是:倘打歐洲國家,隨時自取滅亡也。 總言之打仗之邏輯,在於利多、弊少、成本低就打。大國欺負弱國,一般弊少成本低,比如美國打伊拉克。而且打伊拉克有石油——利多也。打蘇俄則不一定:得花大量資源,且很可能尾大不掉,拖垮美國也。當然蘇俄石油一樣豐富,可是要獲得,成本巨大,划不來也。 美國固然很想對付中國,只是倘出動武力,就不是好買賣:舊時美國倘派一艘軍艦到中國外海,即可耀武揚威。偏如今中國大力於台海軍演,美國連艦亦不敢派:顯得束手無策也。 兩國之間倘是實力相當,彼此是有制衡效果:打不過也。(Shutterstock圖片)

英國王室價值問

圖片
近來英國發生兩個特大事件:其中之一是英國新首相正式選出,以接替約翰遜。之不過此一新揆對英國各界,普遍是不看好:民意調查謂僅一半英國人支持新首相。且甚至有指對新揆,留予其人之日子不多也──難有大作為也。 而另一則是英女王逝世:究其實以英女王之年紀,去世乃早晚之事。只是她去世前不足一周,才與新出爐首相會面,卻不旋踵去世,多少予人突然之感——意料之外也。 竊以為對一國之民,隨隨便便即去愛戴一個王室人物,誠不正常心理:憶起唸書時代曾遇一師長,平時好讀詩書,向筆者有感而發。說些什麼?其大意謂從古至今,能稱得上貴族者,理應是懂打仗,安能是白吃俸祿,舞文弄墨,久坐高位哉?適值學生年代少不更事,乃對此不明所以;至多年後換另外角度想,才有所悟:所謂懂打仗者,貢獻也。 正常說去愛戴某人,理應是出於其人之貢獻:以政治人物說,歷史上稱得上偉大者,貢獻皆實實在在也。像邱吉爾,即於二戰時帶領國家打勝仗:值得愛戴也。又或戴卓爾夫人:儘管其政策有很多爭議,從事後看,鐵娘子之手起刀落,對英國,有死過翻生之效也。 甚至才剛下台不久之約翰遜,倒有值得愛戴之處:自脫歐以來一路到疫情,約翰遜哪怕有千萬個不是,至少壓得住場也。倘非他,英國之亂局,恐更不堪想像也。 那英女王?頂多於重要關頭,發表些不著邊際之文告:而這些講話對解決重大難題,沒幫助也。惟倘對政務過問,英女王即違憲也:按英國是君主立憲,王室沒實權,較多是裝門面也。 去年年頭《紐約時報》對英國王室之本質即有評論,頗為中的,曰:【英國王室之存在並非在乎解決國民之問題,而只讓國民看熱鬧,讓皇室過著童話般之奢華生活......普通百姓出錢納稅,白白供養一群高高在上,卻全配不上貴族地位之貴族】 當然基於政制,英女王與皇室難對英國有貢獻,非王室之過也。只是國家繼續著王室裝門面下去,為者是什麼?沒法處理國政,虛位也。而此虛位者,徒然白花納稅人之錢,值得乎?又或直白說,走向共和豈不更好?首相之權力,更實在也。 很多人形容查理斯望之不似人君:或查理斯以後,對於英國王室存在價值之討論,越演越烈也。 英國王室之存在並非在乎解決國民之問題,而只讓國民看熱鬧,讓皇室過著童話般之奢華生活。(Shutterstock圖片)

房價與人口分佈

圖片
在筆者看來中國房市哪怕崩潰,決非中國末日:原則上房價下跌是買家入市良機。早些年不是怨聲四起乎?買不起房,鼓噪也。而解方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房價下跌也:只要房價繼續升,房價問題,無解也。 毋須擔心房市一蹶不振:始終國人普遍面子消費,且城鄉差距大,對房市,剛需之基礎也。況且價格正常而言可升可跌,總不會跌無止境:跌一輪,又會重拾升軌也。 從另外視角觀察,房價之問題,背後涉及人口流動:通常房價貴之地方都是城市。而倘一國家,農村人口紛紛湧入城市,對城市住房需求,必然構成壓力:房價升之基礎也。即以中國而言,京、滬、穗、深之房價倘冠絕全國,究其實有何奇也?人人湧入此四市也。 正常情形房價貴之城市,居大不易,而哪些人能住下來?要看經濟條件也:此中一些條件較差者,沒法留下來也。而這些沒法留下來者,姑且稱之低端人口也。 以深圳為例子,舊時出口加工年代,來深圳者不乏三教九流,多居於城中村,藏污納垢,敗壞治安也;現今轉型致力高端,就連城中村,亦一一難逃厄運——被清拆,改建成新型屋苑也。三教九流能住乎?低端人口,再難立足深圳也。 上海之情況亦是:以上海之龍頭地位,對一些人而言望而生畏,有何奇哉?上海人甚至因此,不歡迎低端人口也。 按其實深圳、上海之情形,決非中國獨有:紐約、倫敦、巴黎這些大城市,一樣是同樣情形。欲在當地購房乎?一樣沒門也。正常看一城市土地再多,總有極限,不可能把前來人口一一收留。而如何去篩選?房價為最有效也。 到倫敦打工者,找住房往往為頭痛問題;而到巴黎打工者,欲在巴黎購房?奢想也。 於先進之邦有鑑於大城市人口太稠密,通常會發展次級縣市——一般產業正在此落腳也。比如空中巴士,總部在圖盧茲;平治位處斯圖加特,德國縣城也;法拉利身在意大利馬拉內羅,偏遠小鎮也。 歐洲此等情形中國尚未展開:今後不得不開始也。 倘一國家農村人口紛紛湧入城市,對城市住房需求,必然構成壓力:即以中國而言,京、滬、穗、深之房價倘冠絕全國,究其實有何奇也?(Shutterstock圖片)

戈爾巴喬夫兩面觀

前蘇聯之戈爾巴喬夫,以91歲之高齡辭世。 作為冷戰時代重要人物,戈爾巴喬夫可謂極富爭議。特別是於俄羅斯和歐美,對戈氏之評價竟然大相逕庭。俄羅斯人一般視戈氏為歷史罪人──害得蘇聯解體,國不成國也。惟在歐美,則一片讚美之聲,彷彿戈氏對人類貢獻良多也──所指者,促成冷戰結束也。一般調查指於俄國,僅一成人對戈氏持正面評價,反之普京則六成多;歐美則倒轉過來,六成多人對戈氏抱有好感,普京則不足一成半也。 而類似情形亦發生於葉利欽:俄人普遍認為葉利欽沒貢獻,歐美則敬重葉氏也。 評價如此兩極究其實不盡是出於冷戰,利益問題也:歐美利益與俄國者,迴異也。 簡單說一個衰敗之俄羅斯,是最有利歐美:尤其東歐,俄羅斯近在咫尺,且大家聯合起來,仍非俄國之對手也。至於美國則更加是:蘇聯一解體,美國即獨強,愛如何即如何,無對手阻擋也──夢寐以求之事終於實現,能不視戈氏恩人乎? 只是對俄羅斯而言又如何看?既然歐美不欲俄羅斯有好日子過,則歐美者,敵國也:仇視歐美,不可免也。就如當麥當勞退出俄國市場,對俄人,沒所謂也:垃圾食物,不吃也罷。而普京於俄羅斯之高支持率,追本溯源,普京反歐美也:按普京其人之號召是,重建一個強大之俄羅斯。對俄人,甚鼓舞也。 按任何國家總有其自身利益在:沒說誰對誰錯,端視從哪角度也。即如日、韓為美國之跟班,對美國,合乎利益也──獲得忠心服侍,優哉游哉也。可是對日、韓,生活富足是一回事,經常不能作主,則另一回事也。又如中國,自立自強當然沒錯,只是對美國,則極不願因此有對手挑戰自己──打壓中國,實必然也。 過去美國常用兵於中東,對美國,欲獲豐富石油也;而對廣大中東人,美國者,惡魔也──美國到來搶石油,能不視美國為賊乎?拉登為表表者也。 再說回戈爾巴喬夫:不管戈氏所作所為動機是何,倘僅獲外國人普遍支持,卻同胞們一致恨己入骨,帳該作何算哉?被視作賣國賊,尷尬也。 事實上普京甚至已宣告不出席戈爾巴喬夫喪禮:說是出於工作日程,然同時,需藉機避風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