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3的文章

日韓與中國成水火

圖片
於中美晶片大戰中最受殃及者當非日、韓莫屬:概言之就是,一日中美關係不好,中日、中韓關係,一日難有好景也。 一來日、韓素來是美國之跟班——兩國之經濟、貿易與美國,高度捆綁也。二來當中國致力於科研立國,以日、韓最直接受衝擊也:比如日、韓皆半導體生產大國,能歡迎中國乎?且還要是中國亦生產半導體:近一年來出於因應美國狙擊,中國加大力度供貨,導致三星等半導體廠皆業績滿江紅,且無一倖免也。 舉凡外交者經貿乃核心之一,而貿易者,則理應是互惠互利:日、韓要與中國友好,誠大不易也。反而因依賴美國市場太過,日、韓要與美國反枱,亦同樣大不易也。 按中國倘照現在發展方向積極科研不歇步,不論有意無意,是與日、韓作對——當中國輸出高科技到日、韓時,日、韓撇掉電子科技,能找什麼輸到中國?那些韓製服裝對中國消費者,沒意思也;而日本那些雞蛋、豆腐、和果子形狀之車對中國,流於突兀,買不過也。另一方面於海外市場,當日、韓皆與中國販賣同一類型東西時,互相屠戮,不可免也——日、韓不一定佔優勢,尤其在價格上,始終較昂貴也。 當經貿上中日、中韓純粹競爭關係時,日、韓無論如何,不會歡迎中國也。中國需多花注意力於日、韓乎?沒必要也。 歐洲之科技本質上機械為主——電子、半導體、信息產業之類,反而看頭不多也。中歐之間尚可一面中國輸出貨品,一面從歐洲買名牌——此中歐洲名牌亦包括平治、「波子」、法拉利、空中巴士也。 而按其實中國之外交較為樂觀者,反而是些次要國家、落後之邦——亦即是中東、中亞、非洲、拉美之類也。尤其是這些國家倘亦能有廠——比如製衣廠之類,與中國貿易時,能真正互惠互利也。中國之科技產品對一眾落後之邦,有改善生活效果也;而落後之邦之成衣、小商品原則上價格較實惠,蓋生產成本低也。 當然這要落後之邦有意識去求變:中國或要考慮從中協助,比如鋪橋修路之類。想必這些落後之邦不會拒絕:她們皆想促進自己經濟,只是在美國主導下之模式中,不得其門而入也。 按日、韓素來是美國之跟班:一日中美關係不好,中日、中韓關係,一日難有好景也。(Shutterstock圖片)

限韓令繼續發威

圖片
自今年來不知為何,中國即有限韓令將會解除之傳聞,然最近一次爭議已否定此可能:話說國內某網絡平台邀請某韓星為節目嘉賓,哪知國內網民檢舉,使當局介入。最後韓星待中國僅三日,節目未上,即返回南韓也。 從此事當可見限韓令受國人之支持,迄今未減:倘非如此,韓星到來會被檢舉,一如過街老鼠乎?來而不往非禮也。 正如過去常言,韓國此一國家出於地理、歷史原因,幾乎不見看頭。就正如韓式服裝方方面面皆山寨水平,有什麼好學哉?要學,理應去學世界級大品牌——Chanel、Gucci之類也。又如造車,有平治、法拉利等大品牌不學,卻以鄭夢九為師?簡直發神經也:此中一大關鍵是韓車那些,純粹九流貨色耳。 考中國是於1992年才與南韓建交:對比歐美日等早於毛澤東年代即已與中國有邦交關係,甚遲也。對中國,攏絡南韓真要緊乎?舊時或需從韓國購買半導體,如今中國自己生產,即可也。 於地理上韓國僅是位處中國之右上角——邊陲性質也。且以韓國之小,能關注些什麼?韓國者,山寨版之中國也——方方面面,抄中國也。這與很多國家不同看法:比如東南亞,與韓國交往好比有朋自遠方來,相互切磋——彼此文化水平,差不多也。又如對美國,南韓者,事涉軍事平衡也。且遇事時,美國總會第一時間照顧南韓——南韓一出狀況,整盤戰略盡亂也。 反之中國,每逢南韓總統訪問中國,中國一貫態度怠慢——從戰略講,無所謂也。 總言之限韓令者,乃肇基於中國獨有國情——誓死抵制次貨也。而這好比吃東西要吃出健康——韓流文化,說不上是營養也。 惟話說回來,相關網絡平台於事件中,又何以如此失策?這大概類同於阿里巴巴、騰訊之流:按兩者之罪過是經常違背國情,引進一些國人不需要之東西。且不止阿里巴巴、騰訊:很多企業都是如此錯誤。他們大抵出於愚昧,或急功近利,或霸王硬上弓,以為從中可以混水摸魚——於經濟急速發展之年代,總會有些害群之馬。到經濟水平去到一程度——從量變到質變時,整治工程,不可免也。 而此中韓流文化,正是牛鬼蛇神之一——遭限韓令清算也。 韓國此一國家出於地理、歷史原因,幾乎不見看頭:對中國,攏絡南韓真要緊乎?(shutterstock圖片)

淺說中美晶片戰

圖片
如何看近年來中美之間在晶片產業上之角力?綜觀自川建國以來,整個脈絡大致就是:美國限制美國晶片商賣貨予中國,然只限高階晶片;另一邊中國則乾脆不買美廠低階晶片回擊,還自行生產。而且美國不但自己來,還要日、韓她們亦要跟進──日、韓者,半導體生產大國也。 惟有一點尷尬者是近一年多以來,國際晶片價格究其實已不斷下跌──還要是兩、三、四成那種。晶片真是很要緊乎?不同於石油:石油是不可再生,消耗後難以補充;而晶片則是隨時可生產,要幾多有幾多──很多電子設備,一般低階者夠用也。而高階則相應冷門──正常情形下,沒非用不可之理由,除非撐門面也。 很明顯,只是美國無謂操作──美國一廂情願也。美國錯在誤判中國沒能力生產晶片──難怪年頭中美氣球爭端,美國歇斯底里神經兮兮。而一個誤判,即導致晶片產量劇多,進而價格暴挫──反噬回美國也。 就如以前說過,斷人供應是不能讓對方屈服:於產業鏈中,最終買家才有談判地位,而最上游之供應商,則必定是弱勢。此點只要有從商經歷者,都親身體會到:賣東西者,待人永遠客客氣氣,蓋因貨物要出路也;而買家倘越有錢,則越多選擇──貨比三家也。郭台銘與富士康,能對蘋果呼呼喝喝?自殺者,智者所不為也。 推而論之且說國際關係:伊朗能藉減少石油供應反擊美國?不能也,蓋因美國者,石油之買家也。而日本舊時被美國迫簽《廣場協定》,有反擊本錢乎?無也,蓋因日本經濟,極依賴美國市場也。美國之地位,背後是恃著各國,皆欲做美國人之生意:日、韓只是美國跟班,其因由顯而易見也。 說回晶片問題:美國要贏先決條件僅一,那就是限制中國賣貨到美國。然現在則是本末倒置也:根本關鍵是美國與其他國家廠商,看重中國之市場。倘箝制這些廠商,對這些廠商,損失豈非無邊無際?美國市場,已高度飽和也。那向誰算帳?美國政府也。 按其實以今天中國科研基礎,晶片生產,並非能力之問題:主要是有否賺頭也。美國一禁賣,中國之需求,即由中國廠商補充:要多少有多少也。反之美、日、韓則損手爛腳矣:像三星公佈本年首季盈利竟大減96%,近乎無錢賺:細究源頭,原來是半導體不好賣也。而美商情形亦雷同──有企業盈利與同期比,少兩倍也。反之中國晶片廠商綜觀起來,卻不見多大問題──根本是美國,倒幫中國一把也。 現今中國已宣佈對美國晶片商美光實施制裁──看似仿傚美國,背後之底氣是於晶片供應上,中國不怕沒門路也。 現今中國已宣佈對美國

侯友宜真能飯哉?

於本年頭拙文《 台灣大選粗略析 》已有對台灣大選初步見解:從現在走勢看,民進黨由賴清德出馬,已是板上之釘也;而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亦拍板參選——事前柯文哲還遠赴美國拜會一些重要人物,且看來,美國不反感柯也。 然比較失望者為國民黨:大概是有感用朱立倫出馬說不過去,於是另覓人選。只是奇怪者是,正式代表國民黨者為一曰侯友宜之人。侯是何許人也?是一地方市長,才剛於去年之地方選舉連任。侯很有號召力乎?據說其人民望很高。然橫看豎看,對國民黨,不像是充分準備也:什麼論述皆無,空話連篇耳。 之不過侯友宜尚不是唯一人選:另一亦為地方市長,曰盧秀燕。與侯一樣,盧亦是支持度最高之國民黨人:然亦不見得盧,有一呼百應之號召力也。 從出動兩個地方市長參選,當見國民黨之致命傷,是根本沒人:擺在枱面上之人物,除朱立倫,統統見不得人也。本身朱立倫是美國信任之人,只是於黨內不孚人望,可是困難在於倘不用朱,尚能找誰?侯友宜、盧秀燕或在所屬之市深受愛戴,一上到全台灣之層次,則如何?不見得能一拚也。而且美國知侯、盧是什麼人?大概美國會覺得,押不過也。 另一方面從侯友宜近幾個月之取態,當見侯根本就沒參選之意願:莫說政綱,連是否參選亦支吾以對。國民黨之競爭本錢在哪?矮個子裡拔將軍也。 反而柯文哲則準備充份:連政見上亦有一套論述。或者觀點很多漏洞,至少讓人知道是什麼也。而且從種種跡象看,柯是做過多年準備:於事前連市長亦放棄再角逐,為者是今天也。 大體上國民黨由始至終只是在投機取巧:一心想著贏出選舉,而上台後究竟需要端出什麼政策,或有何施政理念,反而束之高閣。上屆經已如此,如今依然如故:甚至山頭主義,相互撕裂,為者竟是爭風頭。短視至此,教選民投得下乎?不知所謂也。 難怪八年來哪怕民進黨如何不得人心,國民黨卻未見爭取得多少支持:體現在中間選民大增也。而柯文哲正是劍指這批選票——止至目前柯尚有兩成支持率,且有上升跡象也。 按來屆台灣大選未必不會政黨輪替:只是不會換成國民黨也。

房市正軌下之型態

圖片
竊以為對中國,其房市經歷一輪調整,終歸會重回正軌。只是屆時中國房市將是兩個型態:到底作何以說哉? 準確說是對一、二線城市,房價整體有抗跌力;反之對次級縣市可糟矣——不但房市長期低迷,且鐵定不見家鄉也。 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由於在全國地位超然,對很多前來打工者,要於這些大城市租房立足,想必是大難題也。而要增加房盤供應亦是知易行難:尤其於這些大城市,地再多亦有限度。而周邊縣市之房盤亦未必合宜:上班動輒花幾個小時,不實際也。 像毗鄰深圳之惠陽,近年來經常建成大批房盤:發展商一般聲稱可方便深圳打工人口,然問題是上班距離如何?按坐地鐵三號線全程得花不止一小時:倘由深圳到惠陽,兩小時不止也。果不其然筆者曾到惠陽一看,鬼城處處,尤以入夜後為然也。惠陽是有些工廠,只是以其工業規模,不足以支撐如此多房盤也。 按中國過去多年,即有不少類似惠陽般之鬼城:於興建時,彷彿不計後果也。顯而易見房市並非純粹數量問題:質之方面,才要緊也。 這是對中國經濟真實現狀之反映:大多經濟活動集中於重要城市,尤其是京滬穗深。從每年之春運當可證明:於過節前,人流主力從大城市到次級縣市、偏遠地區,相反則鮮見也——通常是少數大城市人口,接鄉間親人到來過年也。到節假後,則人流一窩蜂從小城湧入大城——與節前調轉過來也。 換言之整體上,中國房市是不需救:一、二線城市因其城市性質,房盤必有巨大需求;次級縣市則因發展機會缺缺,人口流入有限,其房市之困難,非當局所能扭轉也。當然可以靠中央之規劃扭轉局面,然如此辦是一盤棋——某些地方比如西藏、內蒙古這些,顯然不容易解決也。 究其實對中國,師法歐洲如法、德、意,把產業之分佈均勻些,才是有效良方也:舉例平治、法拉利、空中巴士之總部,皆非位處千萬人口城市。可有影響這些企業之競爭力?倘中國斤斤計較,杞人憂天也。 中國房市經歷一輪調整,將是兩個型態:一、二線城市因其城市性質,房盤必有巨大需求;次級縣市則因發展機會缺缺,鐵定不見家鄉也。(Shutterstock圖片)

中國貿易外交走勢

圖片
根據中國海關數字,中國本年首四個月進出口以地域劃分,第一大貿易夥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歐盟次之。而美國則淪為第三大:日本第四,更糟也。 值得關注者是中國對美國不論進口、出口,與對歐盟比,皆約少兩、三成;而與對一帶一路國家比,則竟是少大半也。至於日本情況更差:還少美國一半也;與歐盟比,一大截也。再與一帶一路國家比,少好幾倍也。 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後之效應:按當中國少做出口加工時,與美、日,自然大減合作也。另一方面中國正致力於科研立國:那些科研成果倘要出口,最有可能者,一帶一路沿線也。這些國家像中亞、中東,其市場本就不多被開發:由中國貨來填補,順理成章也。 至於進口市場中國本就兩個型態——低價市場、面子消費也。而此中歐貨優勢很明顯——如「波子」、法拉利、空中巴士也;美國則僅有蘋果等少數,日貨更尷尬也。至於一帶一路沿線,大概基於其生產成本比中國低,只能於低端市場,佔一席之地也。 而當綜合來看,一個大趨勢就是,中國疏遠日、韓與英語系:較多與一帶一路、歐非拉美往來也。倘是一帶一路、非洲、拉美這些,中國科技出口地也——情況就像華為,專靠做非洲生意也。另歐洲,中國主要是購買名牌貨——出口到歐洲則因中國成本日貴,亦會少得多也。只是對比日、韓、英語系,未至於不相往來也。 因之當中美關係陷入僵局之際,如此貿易趨勢,此其時矣:對中國,可順道去蕪存菁也。尤其是中國總得會反思,一定要做美國人生意乎?中、美間一定是合則兩利乎?又進一步想,天大地大,一定沒其他市場選攻乎?以美國過去對中國之一貫態度,中國尚能幻想乎?不如與美國攤牌也。 究其實如今習主席與王毅之班子於外交上,正是隨此走勢辦事:一邊是高規格款待法國總統,另一邊對南韓總統,冷待也。而南韓在中國眼中,還不如巴西、烏克蘭:對巴西總統,中國尚不會待薄也。巴西比南韓重要乎?舉例對華為,潛在市場也。 早前澳洲外長謂中澳關係已回不到過去。何也?中國冷待澳洲也。而之所以如此,實因今天中國經濟對澳洲說,沒意義也。 至於對加拿大中國更不客氣:說反制就反制,不留情面也。不怕關係弄僵乎?對中國,中加關係,小菜一碟也——中國不需加拿大也。 中國整個外貿綜合來看,一個大趨勢就是:中國疏遠日、韓與英語系:較多與一帶一路、歐非拉美往來也。(Shutterstock圖片)

中加交惡之插曲

圖片
最近中國與加拿大竟然為一件事而爭執:原來是加拿大指稱中國一外交官,對一加拿大議員作出恐嚇,並把此官驅逐出境。中國反指加國誣陷,亦把一名駐上海加拿大領事驅逐出境——以牙還牙也。 竊以為事情孰真孰假並非重點,而是中國與加拿大,本是難有關係可言:主要在於兩國文化,風馬牛不相及也。 以加拿大之國情,根本上一言以蔽之:類同於美國也。只是與美國比,加拿大人口遠少於美國——美國三億,加國則四千多萬也。而且加拿大相對起來,中產得多也——美國之問題是有太多中美洲移民移居,拉低整體生活水準。既為中產,與中國,自然話不投機半句多也。 要知道中國一向以來比較窮,因之較為強調經濟實惠——生活品質如何,非重點也。高價消費當然會,主要出於面子消費——產品能給國人面子,才打動到國人也。加拿大人則不然:因生活水準高,對生活有要求。而且那些要求,往往超出物質範疇——精神上、尊嚴那方面也。而所謂尊嚴,亦非面子那方面——一字記之曰,價值觀也。 如此一來中國與加拿大間,無通可以溝也:中國強調脫貧改善生活,而加拿大,則講個人權益多些也。古人有所言曰「衣食足,知榮辱」,中國說前者,加國則後者也。 從經貿方面講,中國從加拿大進口者,通常是小麥、牛肉之類——主要在於加國本身土地遼闊,又人煙稀少也。只是小麥、牛肉這些,其性質太普通,著人們出天價購買,說不過去也。對加拿大說,中國常討價還價,誠討人厭也。只是中國會當冤大頭乎?不可能也。 其他加拿大產品大體沒啥看頭——中國一樣能生產也。於是中加貿易,沒意思也——中國出口貨品到加拿大,相應從加國,獲得不到多少也。 總言之就是中國與加拿大比,兩個截然不同世界,而且難有交集也。 事實上中國之外交佈局儘管遍及各大洲,就是不當加拿大一回事:尤其在中美交惡下,加拿大此等國家,哪會多加顧及中國?畢竟是英語系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此之謂也。 中國與加拿大本是難有關係可言:中國與加拿大比,兩個截然不同世界,而且難有交集也。(shutterstock圖片)

棄用美元因受排擠

圖片
近大半年國際間頗有一傾向,主要在落後之邦:這些落後之邦很多開始棄用美元,改用其他貨幣交易。究竟用哪些?不止人民幣:比如盧布,或什麼披索、盧比之類也。 其中一項尚涉及一先進之邦:話說3月28日中國海洋石油與法國能源公司道達爾(Total)於上海完成一筆交易,以人民幣結算,從阿聯酋輸送天然氣到中國。這是石破天驚:以人民幣計價,第一次也。 然多數例子主要是各落後之邦相互協議,彼此用對方之貨幣交易,且藉雙方結算機制進行——如中國與巴西貿易,乾脆直接收人民幣,或巴西幣,且毋須先轉美元也。 究竟所為何事?最主要是一種覺醒,而此種覺醒,則是出於這些落後之邦,於美國市場,不得其門而入也。她們普遍有一質疑,那就是在對外貿易時,何以一定要用美元,而不用其他貨幣——倘扯遠些,亦可謂,何以一定要做美國人生意哉?甚至可以說成:何以一定要親美哉? 本質上如此心態是類似一些人,於某些領域長期沒突破,乃有另闢門徑之意欲也。 按這些國家之所以不能在美國市場分得些餅,根本是由來有自:早於二戰結束不久,已如是也。且此中好些國家尚是親美多年在先——美國不給好處時,總得有反抗之意也。另一方面並非每一國家一如日、韓,大賺美國人錢——對美國,親疏有別也。 即以中國而言,親美純粹自討沒趣:國人在美國沒被視作間諜,幾稀矣。 很多落後之邦本身已有求變念頭,只是一直以來,未曾發現契機:除親美,找不到其他選擇也。直到有中國,情況則不同:說到底中國此一市場不但大,且可挖掘之空間,多也。舉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捨棄一個已被挖得七七八八之礦藏,而轉挖新發現者,從利益上考慮,才實際也。 事實上尚不止落後之邦:舉例法、德、意,於美國市場一般斬獲有限。就比如空中巴士面對波音時,會如何?不如攻中國市場也。 正常論當不再做美國市場時,手持美元,沒意義也:不如乾脆放棄之也。而不戀棧美國市場則為哪樁?論本質,遭到美國排擠也。 正常論當不再做美國市場時,手持美元,沒意義也:美國不給好處時,總得有反抗之意也。(Shutterstock圖片)

尹錫悅訪美之聯想

圖片
於法國、巴西、烏克蘭先後找上中國之同時,南韓之尹錫悦則訪問美國:倘觀乎報導片段,尹錫悅與拜登見面時,是獲最高規格款待。比如拜登以國宴招待尹;又尹錫悅於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美國厚待南韓值得乎?對美國,南韓者,戰略位置重要也。 猶想到幾年前文在寅剛上台時即訪問中國:其時文在寅根本不獲高規格接待,尤其未能見習主席,進而訪問期間,尚要自費到北京餐館用餐——尹錫悅迄今未訪問中國,頂多於去年G20裡與習主席會過一次晤,然橫看豎看,虛應故事居多也。 不難想像尹錫悅一訪問中國,其待遇不會比文在寅好多少:尤其對中國,究竟南韓之重要性幾何,與美國大不同也。 按近來習主席與烏克蘭總統通電話,究其實是可以與馬克龍、巴西總統訪問中國,混為一談:倘深究起來,頗有遠交近攻之意味也。尤其是巴、法、烏皆有一共同點,那就是與中國距離甚遠,於戰略上,缺矛盾也。另一方面巴、法、烏者,相應份量遠勝於南韓也:於某些情形下,南韓之表現尚不如北韓也。 綜觀東亞一眾小國,南韓可謂是表表者:根本上除做美國之跟班,似無什麼本領也。拿菲律賓作例子:美國要駐軍菲律賓,菲國能選擇乎?特別是菲律賓與中國,有南海主權爭端:領土主權之問題,通常是沒法退讓也。 日本則更是:其經貿素來與美國高度捆綁,然於中國市場,受制文化差異,龍游淺水遭蝦戲也。 於大多數情形下,東亞一眾小國多數不能自主,而其經貿目標市場,美國多於中國也。一個RCEP又如何?即以南韓而言,從尹錫悅之取態看,當可預見其效力也。 以中國之角度說,積極與中東、歐非拉美溝通,比起拉攏東亞,更實際也;美國則相反,蓋因東亞諸國普遍愛做美國生意,且對美國,東亞諸國,甚有牽制中國之效果也。拜登厚待尹錫悅,誠不無因也。 而當推而論之,儘管美國把手伸向世界每一角落,然念茲在茲,始終關心亞太地區——對美國而言,反而尚好控制也。 美國厚待南韓值得乎?對美國,南韓者,戰略位置重要也。(Shutterstoc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