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藉產能過剩打勝仗

圖片
倘說中國產能過剩,實是迫不得已:要知道刻下世界各地都有戰事,先有烏克蘭,接著以色列,再有紅海⋯⋯彷彿末世將至也。舉凡戰時最缺者是物資:此間工業生產能力,乃重中之重也。 換言之產能過剩者,乃美國一手促成:常打仗就有如此問題也。 很多時候一有事時,物資供應必是難題:舉例疫情時期,搶物資於各國,不絕如縷也。那何也?比如藥物,有病時所需要也;而普通食物又如何?於疫情期間,其供應亦沒保證也。倘學中國般封城情況會更明顯:蓋沒人說得準何時會解封也。 按疫情期間死亡人數最多者,主要還是先進之邦——尤其是美、英也。而美、英之情形擺明是基於她們之製造業,早已潰不成體——沒完整生產體系也。 歐洲像法、德、意之類國家亦有相當生產能力:通常以高端作定位,非實用方面也。比如像「波子」、法拉利之類跑車不可謂不先進,就是不夠實用性:用作炫耀一下耳。對比為俄羅斯:俄羅斯生產之車輛通常卡車居多。或俄車流於突兀:可是卡車之功用是運送物資,尤其戰爭時期,用作確保補給,要緊也。 總之就是戰時有其自身邏輯:產出過多與否,不重要,戰事勝負才要緊也。俄羅斯是為例:以目前走勢看,俄勝烏敗似成定局,且俄羅斯工業產能,亦明顯充裕也。 而倘進一步說,中國近幾年致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實亦為未雨綢繆:一有事時,確保物資供應也。這是從疫情發生時領會出來:於中美反枱之當下,不論冷戰抑或熱戰,早作佈局,總比盲目樂觀好也。尤其美國到底什麼態度?誠不得不離婚也。 要知道當今早已不同於以往:經濟上過去之一套,經已走不通也。比如出口加工輸往美國,今日賠本居多也;中國之生產成本早已非廿、卅年前般低——產業升級之因由也。先進之邦於全球經濟之佔比,早就大不如前——連帶影響力亦衰退也;而落後之邦則因成本夠低,反而底氣十足也。 問題是如此大勢對一些人相當不利:尤其是從事中美貿易、出口加工者,其能久乎?他們垂死掙扎,亦為當世一大害也。 倘說中國產能過剩,實是迫不得已:於中美反枱之當下,不論冷戰抑或熱戰,早作佈局,總比盲目樂觀好也。(Shutterstock圖片)

產能過剩說無稽也

圖片
近來美國突然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一說。什麼意思?其實頗為離奇:原則上以今天中國之生產成本看,或不如越南、印度也。以為還是廿年前般?今時不同往日也。除非是某些產品或還有可能:個別類型生產中國依然有也。 思前想後或指晶片:這擺明是美國自找,蓋美國事先打壓中國也。限制賣晶片到中國之結果是,中國索性自己生產晶片:產能遠大於美國也。即以三星而言,其半導體生產已因中國晶片供應大增,毫無業績可言也:南韓者,註定難違逆美國也。 亦因此已非加不加關稅之問題:一切煩惱,皆美國自尋也。 竊以為拜登忽然炒作中美貿易之議題,該是為應付川建國:按川建國在任時即向中國大打貿易戰,狂加中國貨關稅也。其時川氏以為美國產業會因此回流,結果如何?撤出中國者是有,只是流走至越南、印度也。那何以不回美國?答曰:成本依舊昂貴,不划算也。只是川建國今同樣以打貿易戰作招徠,對拜登,難迴避也。 因之到底中國是否真是產能過剩,本是無關宏旨:就算是真,誠沒所謂,蓋按道理一旦產能極度充裕,能有效平抑物價也。對廣大民眾,豈會不是福音哉? 換言之就是說,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欲另闢議題也。尤其是當打晶片戰打得適得其反之後,只好防堵一下以作補救:同時美國亦藉此順水推舟,以方便反中國也。 只是泥足深陷下去,好乎?美國更受傷害耳:美國消費者究其實是沒所謂,蓋可選擇越、印貨也;反而對美國商界,比如微軟、蘋果之類,損失中國市場,業績會難看也。至於中國,既然產能過剩,按理該無缺貨問題:自給自足,易如反掌也。進口貨對中國則屬點綴性質——好比一頓飯裡之甜品,有與否,無關要緊也。 按中國消費市場發展至今天,已呈兩個型態:低價市場、面子消費也。低價市場素來國產品牌壟斷,外資則只能攻高端——通常僅法、德、意貨才能贏也。日、韓與英語系原則上是難獲甜頭:加以官方反中太過,益加尷尬也。 總之什麼產能過剩之類,實不值一談也。 到底中國是否真是產能過剩,本是無關宏旨:一切煩惱,皆美國自尋也。(Shutterstock圖片)

中國能拉攏之對象

圖片
早前拜登政府邀請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菲律賓總統馬可斯二世到美國,舉行美日菲三方峰會。三方達成共識,決定加強三方軍事合作,並明言劍指中國——主要在南海方面之問題也。 接著美國又單獨與菲律賓舉行外長、國防部長、國家安全顧問「3+3」會談。會後美、菲防長皆強調「兩國不僅是盟友,還是一家人!」 如此一來自然引起中國反彈:不論中國如何批評,畢竟涉及主權爭端,正常難妥協也。而且須考慮到中美關係到底是何境況:根本不戰狼不行也。 按對中國,於亞太以至全球,最不能拉攏者其一為日本——日本反中國素來比美國更狠,比如不少民調顯示日本民間反中國之比率,還遠勝於美國也。其二為南韓:南韓是美國一手扶植,與美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也。其三為英語系:除美國,尚包括英、加、澳、紐也。接著是菲律賓:光南海主權爭端,即局面半天吊也。 另越南、印度倒亦是:一來近在毗鄰,二來專做出口加工輸往美國也。 按日本連同台灣、菲律賓合稱為島鏈:皆位處外海之島嶼也。而此中台灣站得太前,不利打守勢仗;反而日、菲較遠離中國大陸,對美國,能進可攻,退可守也。這從美國駐軍位置已可知:美軍於日、韓、菲皆有駐紮,偏台灣沒有也。 竊以為對中國,此一島鏈連同南韓,本就不該是中國拉攏之對象:要拉攏就理應把重點放在東南亞一些國家,諸如泰國、印尼、馬來西亞這些。連同老撾、柬埔寨,總體量或不可觀,惟這才是中國能從中爭取到之空間:皆缺乏反中國之本錢也。 即以泰、馬而言,倘有辦法於泰、馬之半島上開鑿大運河,其地位即堪比蘇爾士運河——連同柬埔寨之港口,能貫通歐亞也。另倘亦能於印尼蘇門答臘開闢運河,中國乃能縱橫南半球也。 除此之外中亞、中東這些,中國與她們打交道亦是相應容易:一帶一路之核心也。 當然理解這些國家之民情對中國,要緊也:哪怕她們對中國不太惡質,倘中國不懂得適應當地民情,拉攏工作,白做也。 按日本、菲律賓連同南韓,本就不該是中國拉攏之對象:要拉攏就理應把重點放在東南亞一些國家,諸如泰國、印尼、馬來西亞這些也。(Shutterstock圖片)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

圖片
早前德國總理展開訪問中國三日之行程:除與習主席會晤,主要還是涉及商貿。這從訪問團還包括平治、西門子等高層可見一斑:英語系之評論普遍認為德國等一些國家,其經濟依然擺脫不了中國。什麼意思?鼓吹與中國脫鈎也。 只是脫鈎此回事,說就容易,端看自身之條件:像英語系,當然易如反掌,蓋因英語系與中國之經貿很簡單,就是單純買中國貨,如此而已。英語系要賣東西到中國是不可能,蓋因英語系缺乏產出也。按正常作為買家,多少會有談判優勢:倘不買中國貨,大可改向越南、印度、菲律賓、墨西哥之類採購也。 然好些國家比如法、德、意,就不是這回事:按法、德、意之經濟是以產業為基。而產業要賣到哪?誠費煞思量也。而倘當買家,則以她們之市場規模,未夠格也。 於英語系之市場,法、德、意等哪怕有些斬獲,就是遇上瓶頸——長年難有突破也。且好些例子是被英語系狙擊:過往即曾試過有些歐洲企業被美國打壓,弄得一地雞毛也。而倘投資其他國家分散風險,橫看豎看,就只有在中國市場,成績可觀也。 於是法、德、意等歐洲國家對中國之態度,必難與英語系一樣:並非想不想之問題,而是不夠斤兩也。那不夠斤兩在哪?單純賣家耳:論買,奢豪不起也。 按對一國,反中國之必備條件是自身為買家居多,否則就是與自己過不去——像法、德、意,其產業甚至與中國高度捆綁。能擺脫中國乎?挾太山以超北海也。 按其實倘換轉是中國,情況亦雷同:中國今天之國際地位顯然不是靠當賣家獲得,而是各國,皆覬覦中國此一巨大市場也。中國買東西之選擇多,是話事權之反映:茲舉沙特作例,何以沙特對中國客氣非常?要賣石油到中國也。 倘中國於國際間堅持以賣方自居,當然只有挨揍:尤其倘所賣者以低端貨居多,所面對之競爭必激烈也。情況就如Tik Tok:Tik Tok遭到美國封殺究其實不冤枉,蓋因美國之互聯網市場,彷如撕殺戰地也。 當然英語系到底能否維持自己買家地位,則是另當別論:始終今時不同往日也。 法、德、意等歐洲國家對中國之態度,必難與英語系一樣:並非想不想之問題,而是不夠斤兩也。(空中巴士官方圖片)

東南亞民情與中國

圖片
根據新加坡一研究組織發表一篇最新報告,謂過去一年東南亞民眾支持中國之比率大幅上升,甚至超越美國:而僅去年,支持美國之比率遠勝中國也。研究指出東南亞國家中親美者有菲、越、星,而支持中國者則有柬埔寨、老撾、印尼也。 惟當地有學者認為,儘管有說東南亞越來越支持中國多於美國,數據卻反映出翹翹板模式,而非趨勢。亦有指東南亞本身有不少伊斯蘭國家:普遍反美成風也。 竊以為嚴格說來,東南亞之民情事實上,只能算是意見不一:某些國家傾向中國,某些親美也。這是各有其由:像菲律賓,擺明是受南海主權爭議影響;越南則是主力從事出口加工輸往美國,自然親美也。而其他則立場比較搖擺: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皆不見得反美,而面對中國時,則僅是出於貪圖賺中國錢也。 至於柬埔寨、老撾之情形,則是基於兩國長期為邊緣國家:中國才能乘虛而入也。 究其實東南亞本身有一特殊性,那就是日、韓之介入:這是基於過去日、韓企業已在東南亞投資設廠數十年,於當地有點影響也。而日、韓又專攻美國市場:連帶東南亞不少國家選擇親美也。中國近年亦有投資當地,就是遲起步:尚待努力也。 總之就是不能簡單判定東南亞國家親中國:須知過去東南亞經常發生排華事件。對中國,要如何有效拉攏東南亞,尚需花更多工夫:如適應當地民情也。 從另一角度說,東南亞之情形實亦是中國外交之反映:只能拉攏一些地位較次之國家。就以先進之邦說,中國頂多能維持與法、德、意之關係——於先進之邦中,地位較邊緣也。就算是落後之邦,印度即死命反中國:毗鄰巴基斯坦素與中國友好,可是自身地位亦較次也。 非洲長期受到忽略,中國才能攏絡她們;拉丁美洲國家則或寧可親俄,蓋俄羅斯於拉美,本就佈局甚久也。 當然並非說次要國家中國不該拉攏:倘只說東南亞,中國之問題是官方與民間之意識存在落差。官方、精英積極經營,然民間因見識淺陋,反而不多互動——中國常要官方伸出有形之手干預,不無因也。 嚴格說來東南亞之民情事實上,只能算是意見不一:某些國家傾向中國,某些親美,而其他則立場比較搖擺也。(Shutterstock圖片)

拚旅遊需講條件

圖片
近來對香港而言適逢長假期,有一事引起很多討論:原來是假日北上到內地之人流,竟使香港零售、飲食行業叫苦連天。誇張乎?統計顯示北上人流對比南下,相差最少四倍:自疫情過後,大致如是也。 竊以為情況是需作深層次看:其一是好些人藉機對香港之服務水平大加撻伐——不論屬實與否還是出於什麼角度,事出必有因也。其二是不能忽視疫情對北上人流之刺激作用:事關疫情期間為求控疫,各地人員流動受限,一旦放開,難免有報復性之反應也。其三則是北上人流大可藉南下者來補充:只是此方面,強差人意也。 換言之事情核心涉及第一、第三點——南下旅客對香港旅遊失興趣也。好像春節期間香港有電視台於澳門採訪一內地旅客,問會否來香港一遊,乃應曰:「香港有什麼好遊覽?而且香港人彷彿三觀不正似!」 是否真是三觀不正不論,背後是形象之問題:疫情前種下之因,於今種成惡果也。 惟嚴格說來服務水平不是不該改,而是哪怕改善好亦沒用:香港旅遊就像灰姑娘之故事,時辰一到,一切打回原型也。 根本關鍵在於香港本身並非旅遊勝地:香港之定位本就並非如此也。這與澳門很不同:按澳門是以賭聞名,只要把賭博當成金漆招牌辦,即遊客滾滾來也。香港並非如此:傳統上遊人是歐美為主,專門走上荷李活道小店搜尋古玩,由此衍生購物遊也。至於景點幾何,則非遊客之重點也。 過去香港此等賣點是針對歐美客:換轉內地旅客則另外看法也。到澳門,因澳門開埠比香港早,尚有景點可言;惟一到香港則掃興而歸,蓋缺乏看頭也。 按景點此等東西並非說搞即能搞起:所謂景點者前提是,要獨一無二,別處難複製也。不是說隨便擺幾條廢鐵塗上漆,或堆幾塊大石頭,就說是旅遊景點也:其他地方原則上,一樣能仿效也。 現在之問題是香港搞旅遊時搞得太過刻意:對比澳門,搞作不多,且順其自然也。香港之情況好比一個醜婦偏以美人自居:事實是自己算哪根蔥?自欺欺人也。 疫情前出於內地消費者不成熟,香港尚能混水摸魚。現在什麼光景?去如黃鶴也。 現在之問題是香港搞旅遊時搞得太過刻意:香港之情況好比一個醜婦偏以美人自居,自欺欺人也。(中新社圖片)

人道慘劇肇於民意

當說到以巴衝突,於全球似不止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反以、美:像南非,本非伊斯蘭國家,卻竟入稟國際法庭控訴以色列戰爭罪。為哪樁?僅南非自己知道也。 到底以色列是否當真犯眾厭?是否真是十惡不赦,人人喊打?暫時還是集中於伊斯蘭世界反:伊斯蘭世界如何想是一回事,以色列人自己又如何看?恐更為關鍵也。 按現任以色列總理為內塔亞胡:此一總理究其實早於1995年即已上台,其間兩度下野,而今即第三度出山也。大落以後又能大起多少反映內塔亞胡在以色列,是有相當支持度:那些說內氏總理地位不穩擺明是胡說八道,且此中,流於一廂情願也。 綜觀內塔亞胡之以巴政策大抵是「強硬」二字:對巴勒斯坦人狠心未必僅內塔亞胡一人如是想。肯定是以色列人大多支持,內氏才能大模大樣如此大舉屠刀,進而不甩美國:方便理由不可缺也。拜登政府常說以色列有權自衛:其意味不言而喻也。 換句話說與其罵內塔亞胡,不如說,根源在於以色列普遍民意如此也。 很多政治決定於大多情形下,都是有民意基礎在:比如英國,其之所以脫歐,背後還不是脫歐者,為英國人普遍訴求?而川建國之民意是不能算少數:即使連任失敗,其得票率比上台時更高也。又如普京,別看英語系對其恨之入骨,倘非俄人普遍支持普京,普京敢厚臉皮哉?進而阿富汗塔利班能重新上台,民意所促成也。 倘說近期,最為人知者當為美國禁Tik Tok:肯定是有相當美國人支持,美國朝野才如此同仇敵愾也。Tik Tok留在美國為哪樁?民心向背已明顯也。 以色列之情形擺明是基於以色列人,普遍反感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到底做過些什麼,或有錯或沒錯,統統不重要也。 當然以巴衝突至此之另一面,是民意之不可靠:情況就如英國脫歐,英國人之主觀願望是一回事,經濟因而一敗塗地,則是另一回事也。以色列人看法是一回事,然而此巴勒斯坦人,就要統統上天堂、下地獄乎?如此以色列人,與生番無異也。 英國脫歐或甚至美國禁Tik Tok,或許尚是小事:以巴衝突之情形,人道慘劇也!

謠言與誠信

圖片
中國有飲料廠曰娃哈哈者,最近即遇創辦人因病去世——本來年事已高有病過世,並沒什麼稀奇,卻因此被翻舊帳,說娃哈哈與另一飲料廠有過積怨。而此飲料廠曰農夫山泉者,甚至更進一步,被網民批評其包裝設計抄自日本——繼而被指媚日也。 對此當局迅速作出表態,認為是網絡謠言,並且展開行動整治一番也。 到底農夫山泉是否真是媚日,重點不在真相——一般說媚日、崇日或哈韓之類於中國,素來是人身攻擊方便理由也。另一方面過去中國企業受謠言困擾實不在少數:最典型當為聯想與其創辦人柳傳志,常被網民攻擊污蔑。只是柳本人對這些,卻從未走出來說些什麼:大概是柳氏覺得清者自清,且一般而言,不會有何效果也。 按聯想與柳傳志常招惹謠言,最主要在於聯想與柳氏本人,形象並不算佳:民間風評不好導致有何事來,總會被無限放大也。而形象差是何因由?則是聯想作為電腦生產商,卻一向不重研發:通常聯想常被拿來與華為比較,以嘲弄聯想短視也。 竊以為農夫山泉之情形大致是:本身形象經已平平,尤其或與一些合作夥伴之類結怨——比如生意糾紛,被對方記恨,於網上散布謠言也。反而屬實與否,次要也。 換言之就是企業自身之問題:謠言只是後果,前因才是重點也。 而當進一步說,事情真正核心該是中國企業與企業主其身不正:就像恆大那種情形,誰會同情?倘農夫山泉之事情發生於恆大身上,想必人人皆覺得,恆大活該也!何也?恆大過去所作所為,普遍為人所不齒:最起碼,不見有什麼貢獻也。 而不止恆大:最常見當為賣假貨、造劣質貨,或有毒大米之類。這些事情對中國製造明顯是不良影響:尤其當產業升級時,倘洗刷形象,事倍功半也。另在商業上造假帳,或誇大營收、票房作假這些,企業犯者亦不少也:影響投資人觀感也。 有云「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㪣門也不驚」:看華為又不見受什麼謠言攻擊?其身不正在先,才最為謠言所困擾到也。 因之深入去看,關鍵在於二字,曰「誠信」:做生意時不得不正視也。 有云「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㪣門也不驚」:中國企業與企業主其身不正在先,才最為謠言所困擾到也。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