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疫、外交、文化差異

中國為求控疫而把武漢封城,有效與否不論,始終揆諸全球並無先例,容易予人不好印象。

許多國家發生疫情時無封城,最主要是封城,難成制度規範:如何看像是戰爭。而一般情形下,戰爭可用緊急法、戰時法令授權宣布。然而動輒起用緊急法、戰時法令,總有不妥——容易被指濫用也。

去年美國總統為爭取撥款興建邊境圍牆,就是引用緊急法令,結果招致極大爭議。

中國如此勞師動眾,乃劍指國際上更大空間——欲擔當領導角色也。惟中國在控疫中之所作所為,對許多國家,不可能是慣例:起碼有法制上問題。

從另一角度看,是中國融入國際時,對各國之風土、人情,尚需更多了解。毫無疑問中國文化、風俗,是自成一格,即如國人消費面子第一,死也要買房,吃飯堅持吃豬肉,等等。其他國家未必也:住房租多於買,購物面子次要,以至豬肉不一定吃——在伊斯蘭國家,甚至是禁忌也。

文化差異並非人人有意識去領會,尤其是民間——這與國人對外間之了解有多大,很大關係。比如歐洲,國人通常想到者是一大堆科技,諸如平治、法拉利、西門子、空中巴士。那飲食?寥寥也。藝術?寥寥也。建築?寥寥也。哲學?寥寥也。

筆者在國內多年,曾見國人倘一聽到法拉利、瑪莎拉蒂,興致勃勃,卻未嘗見國人對雕大理石,感興趣;曾見國人對平治、西門子等科技,如數家珍,惟對科隆大教堂等建築,冷感也;也見國人對空中巴士,如獲至寶,惟未見國人,對吃西餐著迷也。

歐洲既如是,非洲、拉丁美洲諸國,則毋庸多言也。尤其這些國家皆不長於科技,而其風俗,又非國人那杯茶。彼此缺乏交融下,合作不易也。

許多國家對中國有敵意,主要在於她們對中國,理解有限。然倘中國對各國人情亦不理解,事情必越攪越渾也。以封城而言,西方有批評指中國封城,是打壓人員流動!

總言之,不是擺出善意就可:文化差異之了解,對中國之外交,至關要緊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中國升級日本反感

產能過剩韓國最傷

與中國脫鈎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