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1的文章

國民黨主席之貓膩

台灣國民黨主席選舉本就沒甚好談——小圈子事而已,只是新當選之主席——曰朱立倫,得票率被指是歷屆最低。這大概事不尋常也。 朱立倫是何許人也?按朱於馬英九時代曾任地方市長,而蔡英文剛當選時,國民黨之參選人正是朱。相隔多年再度出山,擺明欲於來屆登大位也。惟以台灣各方反應,朱似是不孚人望:於國民黨內,大概是派系問題,鄙夷朱者眾也。 只是台灣問題非僅台灣之事:比如大陸態度如何?又或,美國作何看也?大陸當然是從統一角度看,而美國,則是事涉其於亞太軍事利益——按過去經驗,台灣常製造麻煩也,尤以民進黨為甚。 大體上朱立倫得票率低,根本是沒相干:台灣民意不重要,中、美取態才是。 對大陸,以兩岸力量對比,本就毋須放下身段與台灣談,更遑論讓步也。而對美國,亞太是一盤棋,台灣是棋子之一,只是其重要性相應較低——惟台灣一舉一動如何,美國會很在意。尤其倘因台灣魯莽,破壞美國在亞太之軍事平衡,美國必孰不可忍也——陳水扁以前曾試過坐專機強行到美國,被美國阻止,專機還差點掉下海也。 換言之民進黨執掌台灣,不太符合美國利益,蓋民進黨,常久不久為美國添煩添亂——麻煩製造者也。反觀國民黨相比下,鮮有逆美國意,蓋其黨之本質,親美也。且國民黨對大陸又立場模糊——既不像統派亦不是獨派,大陸不好應付也。美國倘與國民黨合作,彼此利益雷同也。 據說朱立倫是堅定親美分子,故對美國,好用之棋子也:藉朱上台,讓大陸難以狠下心,對美國,有利也。而倘朱與美國沆瀣一氣,不可說不可能也。 如此一來朱立倫對大陸,可能是大貓膩:哪怕不是台獨分子,其立場取態,有台獨之效果也。 站在大陸角度,最好是國民黨永世不得翻身——而倘亡黨,更佳也。而民進黨執政,則大陸可一心擺硬,毋須在乎台灣也:只要台灣被民進黨弄殘,元氣大傷,則台灣面向大陸時,底氣還何來也?

市場,面子,叫板籌碼

圖片
華為太子女突然獲釋,無疑是中國與、美、加談判好之結果:此中最主要,是美、加一邊見已無法糾纏,才放棄檢控也。 這多少是出於顧忌中國:換轉是小國,包括日、韓之類,有叫板之資格乎?恐被美、加勒索不誤,不得反抗也;而毫無疑問,在華為太子女事件中此三年,中國所作之讓步,遠不及美、加也。 關鍵在於中國,已是龐大市場一個:美國再反中國,能視而不見乎?蘋果、微軟、麥當勞、肯德基⋯⋯一大堆,只要一一出聲,美國能不三思乎?光一個市場,搞定也。 歐洲之法、德、意是看在平治、法拉利、空中巴士份上,才不反中國也。 在此不免牽涉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真能對中國強硬乎?不是不可以,付出代價太大矣——美國能否承受,誠很大難題也。試想中國如何反應?見美國不管三七廿一照鬥不誤,乃毋須客氣也,且屆時哪怕有損失,對比起來,小事而已。 從種種跡象看來,擺在拜登眼前者,已非願不願給中國面子之問題:根本是不得不給也。而且不給面子,地動山搖也:要知道美國尚要靠中國買美債,聯邦政府才告有錢著落。只是如此一來,一見中國,惡不出樣也。 當然這對美國,不可謂不可悲:按美國之所以有制裁其他國家之能力,主要是建基於美國,乃一龐大市場。各個皆欲做美國之生意,美國才有些談判權。即如日、韓,之所以有今天皆因美國,於是任美國宰割也。當年《廣場協定》,美國著日本簽,日本能說不乎?顧慮美國市場,沒得選擇也。 按在產業鏈之上游近原材料一邊,其商家,多數沒談判籌碼:資金總得週轉也。而掌握主導權者,下游也:蘋果找富士康代工,富士康能漫天要價?不也,蓋蘋果,可另尋他家也。觀乎每部iPhone之盈利,九成八歸蘋果,富士康?最多2%也。 過往中國長期處產業鏈上游,任人宰割,沒辦法也。在那時候,美國尚能予取予求。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亦已有個龐大市場,使中國最起碼,能與美國平坐也。美國當然尚可欺負其他國家,只是一遇中國,一貫招數,失效也。 華為太子女突然獲釋,關鍵在於中國,已是龐大市場一個:美國再反中國,能視而不見乎?(Shutterstock圖片)

蓮霧與台灣競爭力

繼三月菠蘿後,大陸於中秋前夕禁止台灣番荔枝(台灣曰釋迦)、蓮霧進口,理由是防疫。一如之前菠蘿,台灣方面又再氣炸:其中民進黨某官員,還說要告上世界貿易組織。 然亦有人指出台灣自己,亦有禁止大陸商品進口,包括水果。說到違反世貿規定,台灣恐不遑多讓也。另一方面關鍵在於,大陸禁止進口之理由,是防疫,倘大陸一出示防疫證明,會如何?要知道查證檢疫真假,亦不易——徒然浪費時間也。 事實上蓮霧這些水果在台灣,內銷居多。大陸不買對台灣之果農,影響能多大哉? 說到底,是台灣競爭力之問題:台灣產品對諸大陸貨,比價格,本就輸一截。而品質上,台灣又不見如何好:台商做生意普遍看成本,常有多低壓多低,哪怕犧牲質量,亦不顧也。何況台灣文化本質,是廟埕文化——能賣出好價哉?台灣限制大陸貨進軍台灣市場,誠不得已也:台貨兵敗如山倒,尷尬也。 包括農產品在內,亦是:台灣菠蘿比大陸者好吃乎?況且菠蘿又不難種,端視水土而已。台灣水土較諸東亞尤其熱帶,差大截也。觀台灣水果在東亞,泰印菲星之類,沒銷路也;而發達之日、韓,更如是——嫌賣相欠佳也。 過去大陸出於政治掛帥,才多買台灣農產品——從經濟之考慮,不值也。大陸趁兩岸關係惡劣,糾正過去錯誤,正合時也。 按其實兩岸貿易論本質,根本不成互補:要互補就是要提升自己。而要提升自己,對引進來之借鏡,當然有必要講究。比如引進iPhone,能獲得很多啟發;而HTC,能給到什麼來?其他門類產品亦是:起碼台貨在國際上,缺名堂也。南韓起碼有個三星,台灣難不成是鴻海? 一向以來投資大陸之台商,都是貪大陸成本低;大陸羽翼漸豐後,台商與大陸漸行漸遠,必然也:對大陸,有了錢自然懂選擇。而要選擇,當然要世界級水準——台灣,顯然不是此一層次,大陸必冷落之也。 由此可見兩岸敵對,對台灣是傷害,對大陸則相反——提升自己之契機也。

恆大與樂視

如何看恆大之財政危機?不其然聯想到數年前之樂視:按樂視者,本為主營網上播片,後擴展到投資無數行業,諸如家電、汽車生產。在擴張過急過大下,資金不足,無以為繼,老板還因而跑路也。 恆大情形亦差不多:房地產本已很好賺,尚不滿足,擴展到投資不同類別之生意。只是隔行如隔山,老板卻聲東擊西,越弄越火,結果惹火上身也。 按樂視之問題實非死症:結束大部分不盈利項目,即可也。只是老板死要面子,不肯面對現實,才狼狽而逃也。恆大亦是:一旦結束無謂業務,回歸地產商身份,即可也,就看老板會否面子掛帥。 過去多年中國就是有很多類似企業,胡亂擴充,彷彿欲變成另一個三星:即如筆者提過之瑞幸咖啡,母公司正是神州租車。租車與賣咖啡有何關連?擺明沒深思熟慮,就胡亂投資也。 只有華為尚未至於如此:大概是常受美國打壓,需有憂患意識,用錢乃謹慎也。 國內有財經評論人曰劉步塵,對中國企業此等行為,屢有批評:他說這些是源自中國企業人之虛業心,以為排場大就好看。其人尤其針對樂視,斥樂視者,讓外間以為中國之企業,普遍都很怪誕——不像在商言商也。 按中國企業盲目擴充之行為,一言蔽之,是抄美日韓之結果:說抄美國,是見華爾街有如此財技,且看似賺錢快,乃模仿也;說抄日韓,是見日、韓企業規模宏大,彷彿很有派頭,在面子作祟下,乃不顧一切也。 在筆者看來根本關鍵在,中國過去幾十年之發展,是從無到有。於過程中,難免會有些荒誕之事發生。一個人倘自小窮慣,對錢難免著緊;與此同時基於國人見識淺陋,對外間事物,難作分辨,結合國人好面子之性格,乃有樂視式行為也。 對官方,這些行為要整治是不易:大概需正確指引也。只是官方又能否作合適指引,誠一個問號也。

城鄉差距議

圖片
中國在出台一堆整治政策後,又倡議「共同富裕」,深層次看,多少涉及城市與鄉村之差距——城鄉差異也。 比如棒打補習班,顯然是城市人最受波及:按筆者一到國內,倘在深圳,補習班成行成市也;惟到東莞,見不到有多少家也。城市人富裕,有條件給孩子上補習班、才藝班,學這學那,農村孩子能乎?舉例全紅嬋,其父除送女兒入國家隊受訓,不多選擇也。 又如追星,明顯是城市孩子之玩意:倘對農村人,會覺得追星來幹啥?盡早打工賺錢,才實際也。 按馬雲曾言今天中國之市場,有大批中產階級。不可以說錯誤:估佔全國三、四成,有條件面子消費也。剩下者則多農村人,因消費力有限,多少受到忽視——頂多山寨才看重也。淘寶網旗下設分支「天貓」,倘一看,專針對貴婦也:農村地區除非過時過節,才考慮光顧也。 對中央,治理國家時是要看全局,故照顧農村或四、五線城鎮,誠不能忽略也:哪怕政策打擊到城市人,顧不得如此多也。 外界尤其是英語系,一看中國,多數眼望城市。在看中國時,難免有錯判也。 當然城鄉差距並非中國獨有:像美國,川建國支持者多是鄉巴佬也;歐洲平治、法拉利等大企,多設廠於鄉鎮也。落後之邦則更加是:最發達者皆首都,其他則農村也。而治理城鄉差距,說難不難:比如改善交通,或使產業分布均勻。先進之邦很多早已辦到,落後者則因種種原因——如缺錢搞基建,一事無成也。 始終中國才剛脫貧有成,要發展到像先進之邦般,尚任重道遠也。而搞一帶一路難關在於陸路:需先中亞諸國政局穩定,才有機也。至於設廠於鄉鎮,不再集中於京、滬、深,在中國實踐共同富裕時,難迴避也。 過去中國貧窮,沒錢搞基建,才把工廠集中於大城市。今後則不能也:倘能像歐洲般,功德圓滿也。 過去中國貧窮,沒錢搞基建,才把工廠集中於大城市:今後倘能像歐洲般,功德圓滿也。(Shutterstock圖片)

中國學歐洲之傾向

圖片
對近來一系列整治政策,中國官方一直之定調是:不能讓資本無限制擴張。可是另邊廂,則有胡錫進指整治措施,並非殺富濟貧——看起來,矛盾也。尤其當及後官方提出「共同富裕」一詞時,因字眼關係,更易使人混淆也。 依筆者看其關鍵在,並非官方顧忌私人企業,而是當局不欲中國,成另一南韓也。 按南韓經濟有一詞概括——「三星共和國」,意指三星,是南韓經濟之全部。當然實情並不盡然:不止三星,現代、LG亦是同樣本質。而倘綜合之,財閥經濟也。 由一群財閥控制一國之命脈,好處是方便匯聚社會資源辦大事;同時又能提供穩定職位——近乎鐵飯碗也。而壞處則是壓抑中小企,且造成大量不公——政府政策制定,易被財閥制肘也。 南韓在財閥經濟下,韓人職位選擇相應較少:新人甫畢業,除加入三星,沒其他出路也。韓人大力包裝偶像明星,大概出於此也:有否發現韓星一大堆,幾乎同一打扮甚至面孔統一?工業化生產也。 按其實除南韓,日本同樣財閥經濟:三菱、住友為表表者。而日本社會流動性,亦相應較差——財閥永遠是財閥,員工恆員工也。 中國很明顯不欲像日、韓:按中國早在漢、唐,一直是世家豪族把持政、經——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也。至唐代設科舉制,迄至清末,中國乃一直靠科舉,以維繫社會流動性。至踏入現代,鄧小平之改革開放,其要旨,正是讓每一國人發揮所長——如何辦另一回事,需不忘初心也。 一些分析認為「共同富裕」概念,是基於中國比較過美日韓與歐洲——如法德意,發現法、德、意之一套,較支持中小企,具可持續性;反觀美國重虛擬輕實業,日、韓則財閥壟斷,皆不利社會流動性。或許今後中國政策制訂,多以歐洲為榜樣也。 按歐洲倘說產業結構,中小企為大多數,而其提供職位,少說七、八成也。 從針對騰訊、阿里巴巴看,中國之傾向是,決不扶植巨企參與國際競爭——以中國人口之眾,其就業問題,非巨企所能滿足也。 分析認為「共同富裕」概念是基於中國發現法、德、意之一套,較支持中小企,具可持續性;反觀美國重虛擬輕實業,日、韓則財閥壟斷,皆不利社會流動性。(Kuka官方圖片)

共同富裕、小康目標

圖片
中國官方近來提出一詞,曰「共同富裕」。此詞在外間產生不少質疑聲——是否搞大鍋飯制度?倘觀乎古今中外,大鍋飯制度,多數沒好結果:往往使社會停滯也。 對此《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撰文,為官方澄清,指「共同富裕」不等於殺富濟貧。另有官方智囊解讀:「共同富裕」重點在於提升民眾技能——授人以漁也;並且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早前針對者皆巨擘,且涉違規行為,非打壓營商也。 竊以為官方說「共同富裕」,意思是在扶貧有成之基礎上,再提高一般人生活水平:按中國早在近年,最貧困之縣市,基本已宣告脫貧。之不過脫貧成功,不表示已富裕,而倘要富起來,須繼續努力也。只是「共同富裕」一詞照字面解,易被人們誤讀——倘換成「小康目標」一詞,較確切也。 一般而言個人經濟,大概要從收入、支出兩方面看——要避免返貧,前提是確保支出,不能大於收入也。提升技能,授人以漁,是從增加收入看,可是倘日常支出太鉅,則收入再多,沒意思也。 即以小孩教育看,鼓勵相互攀比,拚命報補習班、才藝班之類,對家長之荷包,大負擔也。且對孩子成長,又有何意義哉?要知道一般才藝班、興趣班,報者,多是富裕家庭也。香港或日、韓,可以成行成市,卻不宜於中國普及:能負擔者,極少數也。 換句話說,要實現小康目標,減輕經濟負擔之政策,必不可少也。 按中國在提升一般人技能上,不可謂沒做過事;促進就業政策亦是多如牛毛。反而減輕民眾負擔方面,則嫌著墨少也——止至目前,缺乏明顯例子也。且有者,多未見成效,蓋搔不著邊際也。 依筆者看在奢侈品之外,理應培育一些像WalMart之類平價店——WalMart是美國著名超級市場,以天天低價作招徠。在美英歐等地常有類似連鎖,貨品沒最平,只有更平也。 按中國有拼多多——手機購物頻道,亦是以價低見稱。此等企業究其實哪怕有千萬個不是,總不能把之一棍子打死:對一般人民,救命稻草也。 按中國在減輕民眾負擔方面,嫌著墨少也——要實現小康目標,減輕經濟負擔之政策,必不可少也。(新華社)

說中國小孩培育

圖片
竊以為中國近來整治一系列巨擘,動機之一是小孩——關注小孩成長也。 比如針對騰訊,主要是擔憂中國之小孩,倘個個沉迷電遊,危及身心也;罰阿里巴巴錢,真正因由是阿里巴巴搞借貸消費——自小負債纍纍,大禍也;再如人妖明星,放之任之,中國小孩長期受浸淫下,會如何也?大概妖來妖去,不成體統也。 尤其在中美對抗之大背景下,小孩如何培育,對中國,關鍵也:事涉國家競爭力也。 在一系列整治政策中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教育:原來近年中國補習風氣甚濃。即如筆者於國內,常見大街小巷一大堆補習社,或興趣班之類——比如深圳一些高級屋苑,其商場,幾乎盡是這些。大概是家長欲攀比,常著孩子上這些班:除操功課,學琴、學跳舞、學繪畫之類,拚命參加也。 一般在香港或日、韓,如此現象司空見慣——請恕筆者淺陋,未嘗聽聞美英歐有補習社、興趣班。即以美國而言,孩子補習,通常亞裔才熱衷也。白人社會似乎不拿孩子攀比:通常先教孩子獨立,至孩子長大後不論結婚與否,自立也。 就筆者所知是,於法、德、意,其教育體制大致是到初中後,來個分流:成績優者可深造學術,遜者則學職業技能——不限工業,會計、餐飲之類亦可選擇。 現在中國其中一項舉措是減輕功課上壓力:規定不給太多功課,測驗不能太密,諸如此類。如此一來問題在於:學業上可不用太大壓力,惟小孩總得成材也。培養什麼方面?運動員?技師?維修師?或演員?對此誠不能忽視也:事涉社會需什麼人才也。 倘中國整治補習風氣是教育改革之一,未免流於皮毛也:起碼未入核心也。 或問補習風氣濃會有何弊端?要知道中國之家長不同日、韓:普遍經濟能力有限。日、韓可拿孩子攀比,倘中國模仿之,對廣大中國家長,災難也:弄至破產,豈不冤枉?可是問題在於國人對於外界,認知有限——孤陋寡聞也。而日、韓近水樓台,見日、韓如何,乃照抄也——抄出個大頭佛也。 當進一步去看,中國倘要愛惜小孩,改革教育,歸根究底,產業之問題也:產業發展明確,為孩子安排出路,才精準也。 要知道中國之家長不同日、韓:日、韓可拿孩子攀比,倘中國模仿之,對廣大中國家長,災難也。(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