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2的文章

烏克蘭與三國演義

烏克蘭之局勢似乎峰迴路轉:就在俄羅斯準備撤軍之際,烏克蘭東部即發生叛亂,並且宣布獨立——成兩個國家也。因俄羅斯承認兩國獨立,使狀況更混亂也。 原則上倘俄羅斯當真向烏克蘭動武,並不對俄有利:起先俄羅斯是旨在談判,談判得手即算勝利。開戰則是破壞棋局:起碼談判成果化成灰也。當然談判破裂則是另話,只是從事前各種跡象看,俄方與普京,並非不滿意協議也。 另烏克蘭內部頗為極端:東部一般親俄,西面包括首都,則反俄。東部已告獨立,俄方出兵畫蛇添足;西面盡是反俄情緒,俄方即算揮軍佔領之,如何管治?不容易也。 按蘇聯解體時從蘇聯獨立出來之國家,比如中亞之哈薩克、吉爾吉斯,或東歐之白俄羅斯,很多本身是蘇聯馭不住,或不欲要,才趁機會獨立。事實上哪怕沒分裂出去,以當地之民情,管治成本太大也。即如哈薩克,其人種本就與俄人南轅北轍,勉強同處一個國家,滋生動亂而已。 從種種跡象看來,不論烏國殘局如何發展,不可避免要分裂成東、西二部:反俄與親俄者,分家也。 竊以為哪怕是以增兵作談判,對俄國,始終一樣是險棋:流於太高調也。背後還是扯著美、中關係:始終地球上之超級大國,除中、美尚有俄。美國要反中國,就不能反俄;而反俄則不能反中。這是現代版之三國演義:三國之間本質上,能相互牽制也。尤其當中、俄一聯手,美國要應對,吃力也。 真正問題是美國既反俄又反中,如此一來必兩頭不到岸:中、俄好像結拜兄弟,實際矛盾倒不少,比如彼此接壤,易有領土矛盾。中、俄擦槍走火於理論上,非不可能也——倘非美國,沒必要彼此合作也。 原則上美國倘反俄,最起碼要拉攏一下中國;而倘反中,聯合俄國,不可免也。然美、俄能聯手乎?彼此矛盾太大矣。 目前美國為應對俄羅斯,正請求中國協助。然中國有必要刺激俄羅斯乎?另一方面,美國又肯改變對中態度?正常說,中國肯定開出一些辛辣條件,美國又願屈就乎?凡此,反中之後果也。

重賞有勇夫

圖片
招攬歸化選手於體育界,究其實極平常,不論各國皆然。比如足球傳統上是南美洲最發達,尤其巴西、阿根廷,人才輩出。不少國家常會吸納南美選手增強實力——投以信心一票也。 然對中國體育,不論哪個項目,過往起用外國選手,幾乎沒有例子。並非出於排外:沒出高價也。但凡人才者必定很現實:哪裡薪資優自然去那裡。要求人才無私奉獻,正常情形,不實際也。過去中國窮,沒錢以作重賞,倘要向外求才,找回來者,難免盡是三教九流——尤其一些主流項目像足球等,於中國,發展不免尷尬也。 講愛國心是沒意義:始終是外地人,生活背景有異也。他們多少是看中國市場前景——在商言商之思維也。 按其實不但體育,很多方面一樣道理:不少產業倘能吸收一些外來經驗,可帶來新鮮刺激。然不肯出高價,哪有人前來也?莫說外國人,自己人一樣——人才外流要避免,得高薪厚祿也。 在中國有不少工廠常遇人手不足——一般技術人員、工程人員居多。市場上找工者少乎?不見得:求職者多希望薪資優渥,尤以資歷高者為然。工廠倘欲起用具經驗之人才,在待遇上多下功夫,難迴避也。 按中國企業中最肯重金招才者當屬華為:於全球,已聘用幾百、上千個科學家、數學家。而對本土人才亦不吝嗇:有股權可分也。 進一步看,中國倘要籠絡各國人心,辦法僅一,那就是靠利益:各國大多數人皆對中國文化,不抱興趣,且有者屬極少數。擺在半世紀前,貪賺中國錢者基本沒有,蓋中國一窮二白也。即如蘋果,喬布斯時代尚未對中國市場看上眼,直到眼見中國消費者瘋購iPhone,才重視起來也。 美國以蘋果、微軟對中國較友善,蓋兩者於中國,盆滿砵滿也;川建國則不然——中國會歡迎房產商乎?法、德、意對中國相對溫和,皆因平治、法拉利、空中巴士也;英國則相反,蓋英國缺乏出口也;澳、加主力賣小麥、牛肉,因常遭中國壓價——根源在作物性質太普通,憤恨中國,不可免也。 不少產業倘能吸收一些外來經驗,可帶來新鮮刺激。然不肯出高價,哪有人前來也?(Kuka官方圖片)

中國鬆綁尋時機

關於如何處理疫情,已有一趨勢似正成大勢,那就是選擇「與病毒共存」。「與病毒共存」驟聽似很玄,說直白些,介乎群體免疫也——只是一遇有病例,其處理,大抵按流感一套也。 其中最先落實者為英國——早於上月底,即已解除一切防疫措施。本月北歐亦有國家跟進;法、意則放寬一部分;澳、紐放寬外地人有條件入境——尚未包括觀光客;美國一些州份主要是民主黨州,一樣選擇與病毒共存;至於德國,其相關官員稱,至3月中,亦會減負也。 而在亞洲,泰、菲、越等,已有限度開放遊客觀光:只要接種好疫苗即可也。 目前舉世僅中國,才繼續嚴格控疫,然漸顯得左支右絀:越控疫,病例總是不間斷,壓不住也。越來越多權威認為,中國控疫政策已不具持續性,尤其在於是次疫情屬全球性,總不能長期鎖國。疫情壓得一時,除換取時間推高疫苗接種率,沒意思也。 中國是否會一直墨守成規?目前適值冬奧,防疫必然繼續。過後則另一回事:或中國官方,經已著手準備放寬政策,只待合適時機也。 按很多國家之所以與病毒共存,底氣在疫苗接種率:一般已八、九成。而中國,去年12月,其疫苗施打率亦有八成,即達標;本月則九成——已具鬆綁條件也。想必中央正在觀望各國對策,然後按利弊制定下一步:當然落實時不會一刀切,減辣必然也。 重點不在某些官員言論:他們皆不是最高決策層,沒拍板之權力。一般說來中央一落實時,通常不先向外交待:然一錘定音時,肯定已確定好沒問題也。 嚴格說中國那種控疫方式,只有在疫情剛爆發時出手,才有效:既要反應快,又要務求速戰速決。一旦擴散開去,幾乎每處地方都有病毒,徒勞也。 進一步說,當各國陸續開放時,中國卻繼續控疫,很易予人不良印象:比如,人們或質疑中國疫苗之質量;又或,施打進度是否不如人意?再或者,批評中國行政僵化、冥頑,諸如此類。凡此對本已贏得防疫戰之中國,適得其反也——形象反受損也。 因之中國終必於某時間鬆手,才能堵住這些流言蜚語。至於何時,或今年內也。

中韓與冬奧

是屆冬季奧運中國意外與一國家爭執,那就是南韓:原來肇於南韓在某賽事不滿裁判判決,把矛頭指向主辦方——中國也,引起中國網民反擊。剛好適逢南韓大選,中、韓間之宿怨再起,連雙方之外交官亦加入戰團。 從過往經驗看,體育裁判有爭議本非新鮮事,哪怕引進大量先進裝備輔助,依舊如故。主要還是中韓關係:按兩國關係本就不靠譜,卻偏受外間忽視,以為彼此有互信。殊不知,並非如此也。 主因在於中、韓互為毗鄰,有地緣衝突;另一方面南韓傳統親美,民間普遍討厭中國;而中國民間,又普遍反感南韓,尤嫌韓國文化淺薄。在網上常可見中韓網民彼此互懟——觀其言詞之激烈,當知水火不容也。 從中、韓貿易已可見端倪:尤其韓貨,於中國市場,基本不受待見。中國消費者必會覺得花大錢吃韓式炸雞、部隊鍋,值得乎?東大門之服裝以其款式和質量,值高價乎?現代、起亞本是一如鈴木,何必特意選擇之?再如三星,一個Note 7爆炸,已炸得連中國夢亦粉碎矣。 限韓令於中國本有一定民意基礎:韓流文化於中國,神憎鬼厭也。國人向外借鏡,正常是不會以韓國為師——韓國沒啥好學也。人妖明星是教訓:於中國,傷風敗俗也。 按地緣之衝突不僅發生於中國:歷史上英法、法德、英德,亦常是相互矛盾,繼而引發戰火。又如印度,不但與中國,與鄰國巴基斯坦間,火藥味十足也;日、韓經常因爭島嶼而相互抵制;東歐欲反俄,始終擺脫不到俄國——置自己於險境也。 中國本身與日、越、菲有領土爭端——近鄰也。與一水之隔之南韓,當然不會例外,儘管不涉爭地也。 因之在中、美關係差之際,連帶中、韓關係,亦有轉壞之可能。只是以南韓之小,經濟上又捆綁於美國——三星為例子,南韓選擇有限也。最起碼,難站在中國一邊也。

谷愛凌之如意算盤

冬奧在北京舉行,其中焦點之一落在一女選手,曰谷愛凌。何許人也?原來是中國滑雪隊成員,只是背景特殊:按谷父是美國人,因母親是華裔,乃選擇代表中國隊參賽。當然這在美國引起一些爭議:普遍認為不值也。 其中一美國老將曰:「她(谷愛凌)所作之決定看來有些投機。她能夠成才皆因她是美國人,而美國擁有無數訓練場和教練。反之中國,不可能有類似條件。倘她在中國成長,根本無法成為優秀之滑雪手。」 的確如是:正常美國人當滑雪選手,出戰奧運,當然會代表美國,尤其始終美國一如歐美其他國家,滑雪文化悠久。另一方面綜觀舉世所有滑雪選手,能成才,多少建基於其家庭背景:起碼中產也。以谷愛凌而言,橫看豎看,在美國,中產家庭長大,最起碼也。 對一美國滑雪手,倘非為賺中國錢,根本缺乏理由選擇代表中國——何況奪金機會不見得大增也。而且毋須考慮訓練資源?至少於中國,本一張白紙也。 只是中國錢表面很好賺,可是中國市場型態頗為極端:一是低價市場,予消費者省錢,二是面子消費,高端品牌世界。本質上,非人人皆可見縫插針也。即以汽車說,外資僅豪華品牌才有機,比如平治、法拉利;低端則以鈴木作例,不敵中國品牌也。又如手機,蘋果獨佔高端,捨此中國貨也。三星正因高不成低不就,敗走麥城也。 中國體育素以乒乓球、羽毛球之類見長,蓋玩之成本低也。滑雪此一玩意剛好相反——對國人,流於貴價,傷不起也。況且玩滑雪對增進面子,不大也:出於貪新鮮或會,日子一久,必半途而廢也。 因之谷愛凌之盤算能打響乎?不見得也。 按中國在申辦冬奧時,即承諾促進推廣,讓參與冰雪運動之國人達三億。倘以中國國情、文化背景,挾太山以超北海也:比如大建滑雪場,成本不論,對國人,必會質疑值得乎?對中國,最好當然是培育出一大群自家好手,可是大環境本就不容許。因之招攬外國人才歸化,沒辦法中之辦法也。

冬奧熱之泡沫

止至目前,尚積極控疫之國家就僅中國而已:一個理由在於冬季奧運。大概中國是怕疫情破壞比賽,於是越控越嚴厲,甚至連美國駐中國使館,亦對此甚有微言——反感控疫也。 倘從現實考慮,中國作如是辦不可謂錯:倘弄不好,連未來奧運主辦權失去,誠相當無謂也。尤其是對國人,奧運好比科舉——光宗耀祖之門路也。對當局,冬季奧運要辦得好好看看,面子問題,大挑戰也——攸關日後也。 然冬奧始終有別於正宗奧運:傳統一個,夏季也。而中國歷來贏得金牌之項目,通常夏季;而冬季比賽,則反而少贏也。大概冬季那些,不外乎滑雪、滑冰、冰球之類。乍看之下,冷門也:似是有錢人玩意也。 夏季奧運不少比賽,哪怕是貧者亦可玩,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徑之類。對落後之邦,哪怕體育資源緊缺,贏得一、兩面金牌,非遙不可及也。 觀乎中國歷屆冬奧,成績顯然遠遜夏季:第一面金牌不過2002年才有,而上季則僅一金。既然滑雪這些流於奢侈,誠毋須苛責也:冬奧金牌大戶最多為加拿大,英語系也。且歷屆冬奧贏最多金牌者,贏之數目,基本不逾十五面;而美國之成績,甚至不及夏季奧運。冬奧之偏門本質,可見一斑也。 按中國獲冬奧之主辦權,大概是國際奧委會認定中國市場潛力:滑雪這些一向以來,富有人家玩意也,起碼中產水平耳。之不過在中國,市場潛力真有乎?按資料顯示中國滑雪人口滲透率僅0.9%,美、日、德、法則皆逾10%。然因冬奧,近一年,中國已湧現逾千家滑雪企業,涉及融資可達億也。 頗有點泡沫之味道:一來出於冬奧熱,二來純粹投資者之主觀願望。究竟真實需求如何,他們毫不在乎:須知文化倒具決定性也。 竊以為中國始終沒滑雪之風氣——中國決非加拿大也。玩之國人大多出於好奇:一年玩之次數,甚至1未必有也。而玩之成本,亦非說降即可降也。冬奧熱潮之際與冬奧完結後,兩回事也:屆時大家必嫌不外如是,不再玩也。

制裁俄國之荒謬

在烏克蘭問題上面對俄羅斯之訴求,美國似乎是傾向制裁俄羅斯。能夠乎?從過往經驗看,美國之制裁通常是對小國才有效:即以中國而言,根本改變不到蘋果、微軟他們,依賴中國市場之現實。而中國,則更加不妥協:華為是例也。 要知道美、蘇已冷戰幾十年,彼此貿易根本有限:比如美國會歡迎俄羅斯投資乎?原則上這已是制裁性質:不讓做美國生意也。至於日後蘇聯解體,則是自身內部問題,多於美國因素:當年國際油價大崩,使蘇聯財政收入,大減也。 總言之,形式多於實際而已:早些年俄國佔領克里米亞,美國僅制裁俄國幾個政要。連俄方官員亦戲言,倘自己本身沒財產在美國,怕什麼乎? 從另一角度看,美國之制裁純粹是恃著各國,極之依賴美國市場:按冷戰開始時適值二戰結束,為求加快各國重建,才由美國訂立貿易體系。而此體系核心,是各國藉打入美國市場賺外匯,以方便重振經濟,且剛好當時全球,美國是少數不受二戰波及之國家。對一些國家像日、韓,美元乃甘霖也。 於是乎美國為世界經濟核心,同時亦令美元,地位一如黃金——儲備貨幣也。當美國制裁一國家,意味著該國家,不能做美國人生意:伊朗、古巴、北韓,皆為例也。 問題是在於如今之美國,作為一大市場,尚可靠乎?始終美國消費者普遍負債纍纍,公開秘密也。對美國,最怕是遇上另一龐大市場,而偏偏今已有——中國也。 美國長期與中國作對,大概是顧忌中國市場之威力,害得美國,沒法呼風喚雨也。然如何摧毀此一大市場?根本無從下手也。 大體而言俄羅斯是軍事工業比較強,另外主力出口天然資源。美國如今已沒製造業可言,沒制裁,這些原木礦材對美國,本就缺乏意義。如是者最大買家當然是中國:倘中、俄彼此搞定,經濟合作,易得多也。尤其對俄羅斯,在抗美過程中,中國為後援保障也:倘美國又反中又反俄,則美國以一敵二時,自討苦吃也。 歸根究底,美國經濟出問題也:能自身解決乎?大刀闊斧,傷筋動骨,划不來也。